学大金鑫:探路在线教育 获敲门砖要过哪四关?

2014/7/23 18:01:04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相关工具及网络环境均获得了极大地改善与提升,在线教育的浪潮也随之相伴而来,大量传统教育机构开始尝试探索不同的路径去切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相关工具及网络环境均获得了极大地改善与提升,在线教育的浪潮也随之相伴而来,大量传统教育机构开始尝试探索不同的路径去切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近日在教育专业媒体多知网举办的线下活动 他们 上,学大教育CEO金鑫在演讲中强调面对在线教育风潮,简单的模仿或复制没有意义,跟已有的业务相结合,让优势最大化,才会是相对正确的方向。

  那么在探路的过程中,又该如何闯过互联网技术、产品开发、资源建设、如何推广应用等四个难关呢?e学大平台的成功孵化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以下内容根据金鑫演讲整理:

  坚持独立思考 路径的适配性很重要

  在线教育在这两年尤其是去年2013年开始逐渐占据我们的这个视野。尤其是新的在线教育的模式层出不穷,好像一夜之间传统教育就会被颠覆一样。怎么应对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变化,对于学大来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但是在线教育有很多种方向、有很多种路径,选择哪种路径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业务模式来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去模仿、去复制、去看别人怎么做。

  从业务流程管控入手 无限接近真理核心

  04年学大刚推出个性化教育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在想能不能跟互联网结合。当时我们做了一套业务管理系统,把整个的业务流程从前到后管理起来,这是PPTS系统,当时可以支撑学大在全国各地的标准化的复制。

  到了差不多08年的时候,我们希望能把用在线的方式来解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我们当时去在外部找一些合作伙伴。包括从题库、从学习行为的算法等方面,但是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无法保证最终的效果,所以还是放弃了。

  2010年,学大的整个线下网络已经铺的很大了,对于学生和老师在线下的每一个教学行为,如果不能够管理起来,那就很难把控,只能放在对老师个人的经验依赖上。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去做这个事情。

  e学大连闯四关横空出世 借助互联网改良传统业务

  我们做这件事情要过几个关,技术关、开发关、资源建设关、应用关。其实每一关都很难,都非常难。

  第一关:技术关。差不多在2012年的时候得到解决。通过几年技术团队的积累,以及专家团队的架构设计,完成了技术层面的基础储备。

  第二关:开发关。从现有的技术团队中,我们挑选出来一支十几人的精干队伍,启动了X计划(e学大的前身),因为X代表,一个是代表学,一个是个未知数,我们希望它能够为学大将来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差不多到了2013年初,终于把底层的数据库,把前台的这种页面、数据库,包括之间的关联关系,基本上都做出来了。

  第三关:资源关。我们希望提供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线下所有的这种老师和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组织了四五十个老师,根据教材,根据各地的版本,来进行第一拨的资源建设,包括各种试题,进行二次加工,从各种维度打标签,希望可以从多个维度准确判断出来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结构性的问题。建立题库之后,第二个是课程,针对每一道题进行讲解和解析。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存量资源,也是我们独到的优势,在体系采取了众包的形式,举办课程大赛,每个老师都可以参与,评选后优胜者录入系统,并给予补贴和奖励。用这种方式,半年内就覆盖了全部教材和知识点。到2013年底,e学大数据库已经达到了差不多四五十万道的试题,一万多个讲解课程。针对教案,实行分享获取积分的激励制度,获得了近两万个优秀的教案资源。

  第四关:应用关。真正的是不是能在整个组织内让全国的这几万个教师、十几万个学生每天在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从13年的第四季度和现在都在不断推进的。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推到一线当中去,很多时候是不被一线人员理解的。因为这个是要转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可能要增加他们额外的工作量。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加入利益机制,设置奖励制度—教师使用e学大,增加课时费,并在晋升、考核等方面上有加分。于是教师们也逐渐培养起电子录入、系统管理的教学方式。目前学大已经有超过80%的教师在使用e学大。

  真正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一定是跟主业务结合。所以学大选择的是怎么样用在线的方式、用互联网的技术去改善提升我们线下的业务。我觉得我们可能是在一个相对比较正确的方向上在做,希望去为整个行业在这方面的进步做些探索,做些尝试。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