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红其拉甫边防连班长的人生跃进

2014/7/26 1:04:35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红其拉甫在当地语言中的含义是“血染的驼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王刚坚信,边防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把边防部队部署在这个重要关口,他就要团结全班把边防固守为铜墙铁壁。

  在红其拉甫站岗的哨兵。李翔 摄

  新华网消息:红其拉甫在当地语言中的含义是“血染的驼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这片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一座座7000米以上的昆仑高峰像是守护这片高原的天神,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王刚,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普通班长,他的人生在雪域高原绽放着别样的风采。

  大美青春融入孤冷高原

  王刚2008年入伍,来自甘肃武威,这个西北小伙没有想到,帕米尔这片高原和他原来的想象有着太多不同。

  从来到红其拉甫边防连开始,每一次巡逻执勤都让他记忆深刻。王刚第一次巡逻,部队还没有装备新式巡逻车,大部分巡逻地点根本没有路,要靠骑马甚至步行。骑马过河的时候水很大,有时漫过了马鞍,王刚感觉马就像漂在河里游泳。

  当兵第四年时,一次巡逻,王刚跟着巡逻队冒着大雪翻越山口,1个小时顶多行军两公里。途中还要爬上一个30米高的冰坡,倾斜度达到了七八十度角,接近于直上直下,整整用去了40分钟。

  一次次的巡逻让王刚对这个严酷的生存环境变得习以为常。

  战友团结是永远的依靠

  在高原,王刚和战友们只能依靠骡马、牦牛。巡逻来回得需要四天四夜,距离上百公里。

  高原上巡逻每天都在继续,群山的积雪下了又融化,融化了又下。王刚也从一个新兵变成了老兵,从士兵变成了班长。帕米尔高原,代表着寒冷、孤独和艰苦,甚至在平原地区无所不在的氧气在这里都是奢侈品。

  每一个边防战士最需要的是沟通、理解、关爱和支持。这样在每次充满挑战和危险的执勤与巡逻中,当个人的身体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就可以依靠集体力量来战胜一切。

  王刚作为班长,起到的就是模范带头作用。和蔼与严厉,兄长与上级,王刚在不断的转换角色,但他始终坚持把大家融合成一个整体,主动适应战士们的性格。连队干部说:“王刚带出来的是个‘象棋班’,因为这个班全是象棋爱好者,放假休息的时候就爱杀上几盘。”王刚有自己的看法:“你和大家没有共同的爱好,久而久之就要互相疏远,和战士们都处不到一起,大家又何谈与你交心呢。”

  小班长的强军梦

  “强军梦”看着和王刚这样的基层小班长很远,但实际又很近。

  部队近期装备的巡逻车和远程监控系统,正在逐步实现“科技控边”的目标;各种单兵自热食品已经能满足野外巡逻需求,口感也越来越好;从被装上来看,各种防寒保暖服装已经完全能应对红其拉甫冬季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挑战;连队驻地和前哨班更是刚刚修建了新一代营房,不但在冬季营房内温度能达到20多摄氏度,还能确保所有人每星期洗上一次热水澡。

  作为边防部队的基层官兵,王刚也不乏一些尽善尽美的“非分之想”:巡逻车发动机还不太适应高原环境;边境监控系统缺少一些针对伪装和夜间活动的红外监视能力,而且部署的点位还应该更密集;通讯装备虽然可以向后方发送短信息进行联系,但如能够装备手提式卫星电话就更好了,这样就能够及时与后方指挥部门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处置边境的复杂情况,给后方更多的预警准备时间;野外执勤巡逻,衣服虽然取暖的效果达到了,但重量大,有时候连骑上牦牛都感觉费劲。

  王刚的这些想法,是基于高原边防巡逻的现实。越是人迹罕至、难以穿越的山口和边境线,越是巡逻监控的重点区域。“有时候我们得换位思考,那些难以穿越的地区是对普通民众而言的,对于企图危害我国边防安全的人,反而会成为越境渗透的潜在管道。因此越是交通不便的点位,越是要加大巡逻监控力度。这对现有边防装备和后勤支援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刚说。

  王刚坚信,边防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把边防部队部署在这个重要关口,他就要团结全班把边防固守为铜墙铁壁。

  从18岁到28岁,王刚把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帕米尔高原这片“群山的圣殿”。王刚觉得值得,尽管没有享受繁华都市生活,但却拥有值得荣耀一生的经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