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jxnews.com.cn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
刘上洋
在西藏,凡是接待来自他乡的客人,主人都要为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
这是一种藏传佛教的风俗,也是一种美好吉祥的祝福。
去年7月中旬,因为前往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樟木镇进行专项调研,动身的时候,当地的群众照例热情地为我们每人系上了一条哈达。
车轮飞转,哈达伴行。我们沿着中尼公路向樟木前进。
中尼公路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一条国际公路,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起点是拉萨市,越过喜马拉雅山,最终到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而樟木就在中尼边境的中国一侧。
在此之前,由于我们所到的西藏其他地方,都是雪域高原,所以预想中的樟木也肯定是这番模样。但是在过了聂拉木县城进入喜马拉雅山南边的一条大峡谷之后,随着海拔的降低,两旁的景色也像电影的镜头一样不断变幻和切换出新的画面。先是在铁青色的光山秃岭上叠印出绿茵茵的草地,接着草地又渐渐地幻化成翠生生的灌木林,而后灌木林又在不经意间切换成了郁葱葱的大森林。一些不知名的树木,从刀劈斧削般的石壁隙缝里斜生出来,用虬干曲枝悬空撑起了一把把巨伞,绘成了一幅不畏艰险顽强不屈的绿色生命图景。峡谷中间,一条小溪欢快地奔流着,不时被水中的石块激起白色的浪花。哗哗的水声伴着沁人的绿意,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
这是缺氧贫瘠的西藏么?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概是看见我们脸上的惊异表情,随同的藏族同胞告之说,因为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经常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树木的生长。其实在西藏,这样的地方很多,西藏不仅是世界的屋脊,而且是全国最大的林区,其中不少地方还是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
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西藏,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西藏,一个生态优美生机盎然的西藏。
峡谷很长很深,一眼望不到头。两边的山峰相峙而立,就像两扇耸入云霄的巨大绿色屏风,把天空夹成了一条云的河。公路是沿着一边的峭壁开凿的,上是望不到顶的悬崖,下是见不到底的深渊。人坐在车上,不免有些胆战心寒。偏偏这时前方又出现了滑坡,本来就刚好可以会车的路面向下坍塌了一大半,临时用木头撑搭起来的路面显得十分的单薄。我们的心被吓得猛地蹦到了嗓子眼,幸好司机是常年在崇山峻岭中驾车的藏胞高手,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把车子紧靠里边慢慢行驶,车子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了几下就安全地通过了。大家悬着的心也一下子放了下来。然而没过多久,又是一阵云雾奔涌而来,霎时之间,树林、公路和整个峡谷都隐藏在了一片茫茫的白色中。我们的车子也宛若在天上的云海里缓缓飘驶,只有谷底的流水声提醒大家这是在人间。也许是因为浓重的云雾遮盖了视线,我们原本觉得很危险的公路也不觉得那么危险了。人类有时就是这样奇怪,只要眼睛没有看见,许多平时不敢涉足的危险也能毫无畏惧地闯过去。
山间的气候说变就变,刚刚还是云雾缭绕,现在却是细雨霏霏。飘飘洒洒的雨丝好似无数轻盈柔软的手指,把山中的那每一片树叶、每一块岩石化作了精美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天籁般的原生态小调,如梦如幻,奇妙极了。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整个山林青翠欲滴、流光泛亮,像浸透了的碧玉,又像水灵灵的翡翠。特别是那些瀑布,不是十几条,而是上百条,依次悬挂在绿色山崖上,好似无数条白色的哈达在飘舞。我们不由地感叹西藏山水的神秘与神奇,连瀑布都充满了这么浓郁的“藏味”。
越往下走,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这与一般的山脉越到高处越陡险不太一样,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在山腰以下几乎都是悬崖峭壁,不少地方简直就是垂直状态。反倒是到了五千米左右的高处显得相对平缓,而在快要临近峰顶的地方又重新变得险峻。这也在无形中应对了人生及其事业的一个规律。大凡有非常成就的人,在他事业的起步阶段都是异常艰难的,横亘在其面前的,不仅有陡峭的山崖,而且有数不清的险阻,这时他只有敢于冒险勇于攀登,才能登临到一个比较平缓的事业高度,然后再以此为新的平台继续向上攀登,从而最终到达人生事业的辉煌顶点。
也不知向下拐了多少道弯,在海拔2300米的前方坡谷绿荫中,隐隐约约地现出了一方方五颜六色的屋顶,有灰色的,有黛色的,有白色的,有红色的,原来是樟木镇到了。这是一座典型的山城。街道沿着之字型的盘山公路而建,两边都是两三层砖木结构的精致藏式小楼,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六七层的现代建筑。各种各样的商店一间接着一间,有卖尼泊尔商品的,有卖印度商品的,有卖瑞士名表和国外戒指和玉器等高档商品的,但更多的是卖当地的木制、牛羊毛和丝织等工艺品的,还有不少的宾馆和饭店,特别是那些特色风味的小吃店,从里面不断飘溢出来的牛羊肉香味,让人闻了直吞口水。街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使本来因为街路合一就很狭窄的街道显得更为拥挤。一些中青年妇女在街边的自来水龙头下冲洗着长长的头发。一些老人和小孩三三两两地坐在街旁,那悠闲自在的神态,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诠释着幸福的真谛。
从镇中心再往下约三公里,便是我国的边境口岸。这里不仅有庄严的海关,而且还有初具规模的边贸市场。每天,一辆辆满载货物的中尼两国卡车不时从这里进出,一批批中尼两国的边民和商人在这里做买卖。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尼泊尔各地,而尼泊尔的大量精美手工制品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的西藏和内地。同时这里还是中尼两国旅游的主要出入通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士来此观光旅游。据说在高峰时期,边贸和旅游的日均人流都在五六千人以上。在从事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中国人中,有全国各地的商人,也有本地的边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夏尔巴人。这个原本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过去从不知生意二字为何物,但自十几年前搬到樟木镇后,如今已成了闯荡市场的生力军。300多户人家不仅都做起了边贸生意,而且还办起了为旅游服务的各种店铺,尤其是2009年兴办的夏尔巴民俗文化度假村,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奇异的自然山水让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赞叹不已。夏尔巴人也由此逐渐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真没想到,方兴未艾的边贸和旅游,使这个昔日贫瘠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处流淌着一种国际化的气息,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在离开樟木镇的前夕,我们特意去参观了中尼友谊桥,它像彩虹般地横卧在大峡谷的急流之上,标示着中尼两国的分界线。桥的这头属于中国,桥的那头属于尼泊尔。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到达桥的中间时,早在那里等候的尼泊尔边防人员便迎了上来,一个个地同我们热情拥抱,并为我们每人献上了一条金黄色的哈达。双方就像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似的,有说不完的话,有叙不完的情。在友谊桥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尼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
沉浸在友谊氛围中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当我们同尼泊尔朋友告别时,大家心里都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胸前的哈达,然后又抬头望了望盘绕在重峦叠嶂中时隐时现的中尼公路,不知怎地我忽然感到这条公路就像一条绵延千里的哈达,系着友谊和祝福,一头连着尼泊尔,一头连着我们中华民族。而樟木,就是这条千里哈达上的一个吉祥如意结。
中尼公路,一条飘过国界的哈达。
中尼公路,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