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电影挣7亿 好声音电影收300万

2014/8/15 15:23:4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目前,多数粉丝电影的粉丝团主力还是“学生军”,于是抢占暑期档和贺岁档无疑就是抢占天时先机。●鸿水(导演、影评人):如果非要说有了一两部人气偶像出演的电影票房不错,就宣告“粉丝电影”来临的话,未免过于草率。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好声音》

《好声音》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内地值得借鉴的粉丝电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内地值得借鉴的粉丝电影。

  ■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实习生 郭蕴静

  暑期档粉丝电影的“境遇悬殊”,其实早有前车之鉴。在去年的贺岁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和《好声音》大电影就直观生动地诠释了粉丝电影的两极。当时,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已围绕粉丝电影做了各种分析,粉丝电影是否“害群之马”、粉丝电影还能走多远等话题备受关注,而“最右”君们的神回复往往都一针见血:想“火”,天时地利人和都重要。

  目前,多数粉丝电影的粉丝团主力还是“学生军”,于是抢占暑期档和贺岁档无疑就是抢占天时先机。然后是地利,粉丝包场、粉丝营销热度都能左右影院排片,排片场次足够多,就等于向高票房迈进一步,离“火”也就近了一步。最后是人和,无论是导演还是主演,其粉丝力量都不可小觑,往往都能“一拖十”,一个人能负责十张电影票。再者就是粉丝与电影受众的契合度,由电视节目衍生的粉丝电影,往往会遭遇电视粉丝和电影观众不重合的尴尬,如若找准定位令二者实现最佳重合,那么,即使仅花了5天拍摄的电影照样能收7个亿。

  牛市典范

  《爸爸去哪儿》拍5天挣7亿,天时地利人和都重要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从同名电视真人秀衍生而来,尽管业界多数专业人士都认为它并不算真正的电影。但就是这部“综艺电视范儿”的影片,却创造了令电影圈震惊的票房。该片上映后,一路挑战并刷新电影行业的各项纪录:上映前一天,售票网站预售电影票超过4万张;上映首日,“爸爸”大电影就捷报频传,各地院线“一票难求”,最终电影以9167万的成绩打破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潮水一般的观众和观影热情让“爸爸”第二天的排片成功“逆袭”,此后连续创下了2D电影首周末票房、首周末观影人次、最快突破5亿、单日最高回报率等多达十余项的新纪录。最终,这部拍摄时间仅5天的片中,以7亿票房收官,“投资回报率”高到“吓着了电影圈”。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被认为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首先该片选择在电视节目收官后热度依旧的半年内推出,而且得到了“过年合家欢”档期,之后再靠真人秀节目积攒的“史上最恐怖收视率”赢得了影院经理的重视,最后厉害的要数“人和”。片中主演是当时全国人气最火爆的十人组合,而他们的粉丝被笑指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多圈”:林志颖四千多万粉丝,还不算kimi的,王导父女、天亮父女各有近一千万粉丝,加上郭涛父子的五百多万以及张亮天天的后援团,总共八千多万的粉丝,每人一块钱的电影票钱都要过亿了!

  “爸爸”的成功,营销也功不可没。影片上映前在预告片播放量、观众期待指数、微博热议指数、微博互动量、百度搜索指数等数据上都有不俗表现,有专业人士就指出其定位精准甚至精细:“各种宣传物料和一连串的活动,在细节和执行上并不输于其他中等成本的制作,很好地营造出了一种电影感。”同时,影片还有个优势是俘获了无敌的女性观众,有影评人曾分析说:“女性观众天生喜欢萌孩和好男人,所以《爸爸去哪儿》再对味不过,而不管在电视面前,还是在电影院,一般拍板决定看什么的都是女人,抓住了话事人,还怕抓不住票房?”

  熊市案例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品质档期皆存硬伤致惨败

  同样脱胎于电视真人秀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大电影却遭遇滑铁卢。当时电影开机时,总导演金磊曾表示:“收看‘好声音’节目的观众有7000万,加上网络和海外观众共有2亿人,如果看节目的观众都来看电影,我们的票房将超越《泰囧》!” 但事实却远不及预期,该片不仅口碑奇差,票房也相当惨淡。据统计,该电影首日票房仅80万元,首周末票房只有近200万。因为上座率不佳,加上同档期《私人订制》和《警察故事2013》的挤占,部分影院很快就将该片从排片表中撤了下来。上映十天后,影片只收获了300万票房。

  “好声音”电影版的惨败,被认为主要与其硬闯贺岁档有关,先坏了天时,之后因品质有硬伤而破了地利,再者受众定位的不准确再失了人和,几宗“罪”加一起很快就酿造了“悲剧”。

  和“爸爸”一样,“好声音”的拍摄周期也非常短,但不同的是,主演中众多好声音学员均是首次触电,且主创中的导演与编剧也都是电影圈新人,连总策划金磊都在电影业内并无经验,这个“全新”组合拍出的电影,质量很快被鉴定为“不如微电影”。另外,“好声音”出大电影之时,离第一季好声音收官已过去一年多,而其削尖了脑袋硬闯贺岁档,注定淹没在《风暴》、《私人订制》这些话题大片之中。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的定位十分模糊,作为粉丝电影它没有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而作为一部真正的剧情电影它也同样缺乏电影属性,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都很难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无人捧场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上,类似“好声音”的粉丝电影如《乐火男孩》、《歌舞青春》,也是邀请“超女快男”来主演,结果均遭票房大败。

  众说“粉丝电影”

  ●韩寒:是否是“粉丝电影”真的不重要,只要是好电影就行了,我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奋斗。但如果仅靠粉丝的支持,你会越来越式微。只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甚至背弃所谓的那些粉丝,才能走得更远。

  ●鸿水(导演、影评人):如果非要说有了一两部人气偶像出演的电影票房不错,就宣告“粉丝电影”来临的话,未免过于草率。只要是有明星出演的电影一定存在粉丝效应,只不过是这个效应被放大多少的问题。国外的“粉丝电影”更懂得市场,更知道观众需要什么。

  ●张文伯(电影营销):我觉得,你把一个影像放在电影院里,只要观众为它埋单,它就存在合理性,如果它能复制,就能形成一种类型。这种“类型”不是按照传统的好莱坞对于商业电影的类型划分的,它有新的定义方式,比如说郭敬明电影,就可以称之为一种新的类型。凡是由他的文学作品衍生出来的,或是他的出版王国衍生出来的电影就可以称之为郭敬明电影;比如芒果系电影,所有从湖南卫视电视荧屏上运营的IP,在电视上获得高关注度,于是把它放到电影院,那只要有人看,它就是一种电影的形态。

  ●王恺同学(记者):无论韩寒还是郭敬明,说白了就是资本游戏,非要互联网思维,最多也就是粉丝经济。在线上线下榨取粉丝的剩余价值,偏偏有很多人去搞文艺评论,谈其电影的文艺腔小清新和个人情怀,谈什么情怀,消费主义而已。

  ●yintianchou(网友):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电影整体质量令人心寒的大环境下,一大批勤劳勇敢的中国电影人,正努力地在钱包上下工夫,同时也仿佛不在乎和注重电影的艺术创作,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低水平粉丝电影成为了这场圈钱运动的主力军。

  ●云飞扬(影评人):粉丝电影既然是狂热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会有非理性成分,但是不是肤浅和脑残,有待不同观察者在不同的参照体系中评论。目前看来,粉丝电影一定要走热度营销,接下来一定会更有市场,同时也会出现精品和烂片同在的局面,大可不必痛心疾首或者欢欣鼓舞,整体而言,粉丝电影基本上都是快速消费品。粉丝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人在哪里比较明确,很多文艺片和商业片其实都不知道潜在观众在哪里。

  ●徐绍娜(本文作者):中国本土的粉丝电影刚刚起步,还处于为迎合某些粉丝而拍片的阶段,这样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只是处于电影制作的初级阶段。若想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转型之路必不可少。毕竟,粉丝的热情很容易被操控,一味的“迎合”迟早会过度消费宝贵的粉丝资源。相比之下,不少台湾本土影片如《艋舺》、以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也都采用“偶像+电影”这一新人模式,却能够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被认为粉丝电影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