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时代变了。先是周星驰,那些让人笑得前俯后仰的桥段,充分表达了小人物的辛酸、真诚和无奈,也是明星偶像与大众最为“贴心”一种态度表达和精神交流。再然后,以李宇春为代表的超级女声横空出世,万人空巷的大众投票,直接将脸蛋身材都谈不上完美的“春哥”送上了偶像的神坛。明星偶像开始更多地沾染人间烟火,开始贴上大众的标签。大家伙儿开始发现,在制造明星的生产线上,居然也能有自己的一份贡献。王宝强的成功“逆袭”再添新例,邻家男孩也能像高阁男神一样星光熠熠了。至于芙蓉姐姐和凤姐的“出笼”,多少有点“旁逸斜出”的味道,更像是大众体验到亲自造星的快感后的一种审美报复,压抑已久的审丑趣味的一次任性宣泄。
在黄渤和王宝强的身上,大众可以收获感同身受的文化认同,他们身上的那种质朴、粗粝,他们所饰演角色的种种酸甜苦辣,不就是社会大众自身境况的投射吗?他们银幕形象身上的各种尴尬、无奈、委屈,展现的不就是“矮矬穷”们真实的囧相吗?与其说这是一种反常的反英雄、反美学的娱乐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更接地气、更有大众基因的命运映射。虽然我不帅气、不标致,但人生出彩的机会,不能总是被天生丽质者垄断吧?虽然我无法“亲自”人生出彩,但起码我参与其中,让一个与我看起来差不多的家伙,先出彩起来。这,或许就是黄渤、王宝强等获尊为偶像的大众心理吧。(薛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