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女高音歌唱家

2014/11/27 9:30:44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意思是,好的歌声,声音圆润、结实,音质饱满、含蓄;发音时,姿态自然、娴静,声音中渗透着哀婉凄凉的真情。唐朝有个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非常受人尊重,她的名字叫永新。

  原标题:唐朝的女高音歌唱家

  本期登场:《音乐深深深几许》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刘金金 著

  追踪历史的耳语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音乐史,是“哑巴”音乐史,或多或少,都保留着古音乐残片。中国古代音乐在经过了光阴的摩挲、历史的酿制后,格外地活色生香,神秘,温润,玲珑。

  它们犹如一个个密码,一旦破译,就会浮现出某个朝代的社会风貌、政治信息、文化倾向,就会浮现出苍茫世事的涟漪、市井巷弄的悲欢、雨后杏花的清芬……

  “二姑子吐纳凄婉,收敛浑沦;三姑子容止闲和,旁观若意不在歌;四姑子发声遒润,虚静似从空中来。”这是唐朝音乐家衡量歌唱水平的标准。

  意思是,好的歌声,声音圆润、结实,音质饱满、含蓄;发音时,姿态自然、娴静,声音中渗透着哀婉凄凉的真情。

  这说明,唐朝人对声乐的要求已经很高了,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那个时期的音乐,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唱法、唱腔,多种表现形式,也涌现出大量极有成就的音乐人。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依然是男权社会里,女音乐人也登上了乐坛的最高峰。

  唐朝有个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非常受人尊重,她的名字叫永新。

  永新的本名为许和子,她本是一个农家女,跟随父母从事耕作。不过,她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受到家庭音乐氛围的影响,从小便得以一展歌喉。加上她天生歌喉婉转,无与伦比,一时间方圆数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被天子知道了。于是被选入皇宫,在宜春院当了一名专供皇帝消遣娱乐的陪侍宫女。

  永新的音乐天资极高,嗓子清亮,犹如激泉。她又会作曲,调音律,深得唐玄宗宠信。秋高气爽时,皇宫大殿里愈显空旷,唐玄宗经常特意选在此时让永新歌唱。

  永新的歌声,劈开空气,传得又远、又高。唐玄宗让笛子大师李侔吹笛,去追逐永新的音高。

  结果,永新唱完了,李侔的笛子也裂了。可见,永新的高音,实在高到了云霄之上。

  此后,永新唱歌的时候,唯有李侔能够伴奏。一歌一笛,双璧和鸣。

  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殿大宴百官。席间,有杂戏表演,热闹非凡。由于观者甚多,达到了上万人,欢声笑语掩盖了音乐声,唐玄宗很不高兴,想要罢席。

  太监高力士见了,觉得退席不合适,便想出一个主意。

  他对唐玄宗说,可让永新出来,高歌一首,噪音皆消。唐玄宗默默颔首,同意了。

  永新应命。她静静走来,站定,展喉,只听美如甘泉的曼妙之音徐缓而出,刹那间,杂音顿消,上万名围观者被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噤口屏息,安静了下来。永新撩了撩头发,举起手,继续演唱。周围寂然一片,仿佛没有一个人;天地间,只有她的声音在婉转,在盘旋。永新的歌声,饱浸着深情。因此,听她唱歌的人,乐观者会更加有勇气,忧愁者会更加愁断肠。唐玄宗为此赞叹她“声值千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天赋、有成就的歌唱家,却依旧没法逃脱悲惨的命运。安史之乱中,皇宫被叛军占领,永新只得从宫中出来,辗转流浪,嫁给了一个士人。不久,她的丈夫病逝,她独自一人,无依无靠,便又回到了长安。为了活命,她最终沦落风尘,不复为人所知。

  时光荏苒,后世对永新的歌声,仍怀恋不已。

  五代的王仁裕赞道:“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过。”

  宋代的龙衮赞道:“乃颦眉缓颊,怡然一曲,声逗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