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北二人转发展状况 二人转的扮妆种类与化妆特点

2015/1/31 12:21:45 作者:A-lihaix… 来源:女物娱乐网
二人转,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二人转

  发展状况

  二人转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

特点介绍

  扮妆种类

  传统二人转的旦角装束分为两种正装,月装,正装即是戏曲装旦角需要在额前贴片子,还需要挂顶花和偏凤,后面要带线尾子等、有些还需要在戏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装即是仙姑头。不需要戴顶花、而是带假发套、后面可以用真模仿真发的假发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转下装的化妆分为三种小生装,丑装,武生装这三种装。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