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一所中学的个性

2015/2/2 18:51:34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在人们的眼里,段祺瑞手下头号大 将徐树铮是个武人,他一生的职位,也多为武职。当 年日本的士官学校,实习过程特别野蛮,好多中国立志投笔从戎的文人进去之后,往往受不了。

  在人们的眼里,段祺瑞手下头号大 将徐树铮是个武人,他一生的职位,也多为武职。最显赫的功业,是率军收复外蒙。最后毕业的学校,也是日本士官学校。最后死,也是死在另一位武人冯玉祥之 手。可是,徐树铮自己,最喜欢的事,却是跟一群文人诗酒唱和,从来不以武人自居。他发迹前,是个秀才。进入段祺瑞帐下做记室(文案),得到段的赏识,实际 成为谋士。随后才被段祺瑞送到日本,进了士官学校,变成一位习武的军人。

  当 年日本的士官学校,实习过程特别野蛮,好多中国立志投笔从戎的文人进去之后,往往受不了。进士出身的王揖唐,就是实习过程被军曹打断了腿,不得不中止学 习,半途退出了。但是,同样是文人的徐树铮却挺了过来,从而昂首挺胸,进入了军界,变成了徐树铮将军。在段祺瑞做陆军总长的时候,他做次长。

  带 兵出征,出谋划策,是徐树铮的职业。历史记录的,都是他的这种事。如何打压直系,如何策动各地军阀出兵,帮助他的主公段祺瑞武力统一。他人有才,活也干的 漂亮。圈里圈外的人,对他都挺佩服。有人甚至说,此人就是当代的活凤雏庞统,可以耳听讼词,嘴中发落,笔下成稿,一心三用。但是,无论政务还是军务,均非 徐树铮之最爱,他最喜欢干的事,是文治事业。

  在1914年, 当时还在陆军次长任上的徐树铮财神梁士诒合作,利用一笔军火交易的回扣,办了一所中学,名曰正志中学,并计划适时转为大学。这所中学,倾注了他最多的心 血。当时政坛很多大事,他都躲在幕后,举足轻重的安抚俱乐部,他也只是幕后老板,只有这所中学,他亲自担任校长。还花重金把他平时往还的宿儒墨客,比如林 纾,姚永概、姚永朴、马其昶请来教书。当然,也请了不少外教和海归教声光化电和外语。徐树铮经常一身长袍马褂,到学校履事。遇到老先生上课,他会亲自搀扶 他们上座。

  跟 别的学校不一样的地方,正志中学特别重视德文和军事训练,纪律严明。学生上课下课,出行起居,一律吹号。一位正志中学的学生后来留学德国,发现这所中学居 然完全是德国风格。其实所谓的德国风格,就是日本士官学校的风格,日本的军校,都是学普鲁士的。当然,徐树铮办正志,并不是要办成军校,而是办一所文武兼 备的学校体系,培养跟他一样的人才。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几乎把全国的学生,都卷了进去。北京作为运动发祥地,理所当然,学生涉入更深。有哪个学子不爱国呢?连洋人办的教会学 校都闹翻了天,正志中学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高年级的学生,也要参加游行。老师和具体负责校务的人都呵止不住,徐树铮只好自己出面。他对学生说,你们可 以跟我辩论,如果你们赢了,想要出去,悉听尊便,如果说不过我,就听我的,不要上街。

  学 生们跟徐树铮辩论了大半夜,最后学生们服了,因为无论怎么说,都说不过他们的校长。于是,在整个绵延差不多一年的运动中,正志中学的学生,目不斜视耳不旁 听,任凭别的学校的学生闹翻了天,他们照常上课。这一点,让北京的学生们很是愤愤,觉得这个学校的学生冷血,骂声迭起。这样一来,正志中学的学生更加生 气,真的就跟运动绝缘了,有几次,还差点跟前来动员的他校学生打起来。徐树铮趁机找来了他统帅的边防军士兵,在学校周围站岗,外面的学生,想来也来不了。

  正 志中学,是五四期间,唯一一所没有参加运动的学校。这一点,历来为史家所诟病。其实,正志学生不参加运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徐树铮没有一开始就派兵围住 学校,不让学生出去。学生不出去,是双方辩论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坚持上课,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认识,很多办学者都有。北大蔡元培校长,其 实也有此意。但是,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没有人能据此说服学生。不错,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当时当家的皖系,身为皖系大将,当然不乐见运动闹到自己的学校 里来。徐树铮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私心。但毕竟,人家是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学生拦住的。

  顺便提一句,正志中学,就是今天首都师大附中的前身。

  最后修改于2015-02-02 06:51:13阅读(0)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