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的舞台上除了天赋异禀的选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外,时刻理性冷静,将“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挂在嘴边的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魏坤琳也成为观众心中的“冷面判官”。昨日,魏坤琳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的采访,台下的他直爽而开朗,提及节目中总被评委们围攻的情况,他笑言适应了,“但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发作!(笑)不过他们口才越来越好,像第一季的梁冬,第二季孟非、高晓松,但我嘴巴很笨。”不过他却表示打分自己从来都没有失误过。如今火了,Dr.魏表示不会去演影视剧,并开玩笑称,“上电视也就帮助北大招生做点贡献。”
理性:打分时感情放一边
连续参加两季,魏坤琳坦言第二季节目创新了,项目设计更精彩,“团队很拼的,蜂巢、赛车这些在国内电视界反正很少见到,选手水平也普遍高了。”魏坤琳因为理性冷静在台上总是遭到评委们的围攻,孟非更是直言他的情商为零,对此他表示坐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他们打预判分,我打难度分,有时候难度分出乎意料,我只能够、也必须要坚持,就感觉像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他还表示选手们的经历也会让自己感动,“我对选手没什么抵御能力,像老人吴光仁,我爸也是脑梗、脑萎缩,看到老人的故事我也很感动。但打分还是打分,我是理性思考,感情先放在一边。”当记者提及高晓松老在节目中说“我不相信!”对此魏坤琳怎么看时,魏坤琳直言不讳:“这就是他的认知局限了,他是工科生,不是理科生,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像我不知道的就不说。最重要的还是尊重选手、尊重每一个人,要承认他的能力就是比你强。”
表演:看我这样会演吗?
魏坤琳表示《最强大脑》是国内科普类节目比较成功的,“节目中教育意义的东西很多,选手背后的故事,他们的能力来源的故事,能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很重要。之前中国所有做科普的节目都死了。这个节目让大家提起对脑科学的兴趣,下面的二三十年,脑科学是未来重大的热点,节目能提前预热挺好的。”有消息称魏坤琳出名了,给北大招生做了贡献,他笑言这是同事们的说法。而自己刚开始上电视是不太适应的,“‘高冷’的原因就是在台上太紧张了,我在国外演讲时下面几百个人也不犯怵,但是到舞台上就不一样了,但是过一两个小时也就好了。慢慢就习惯了镜头,在心理学上叫做习惯化。”提到是否有人找其拍影视剧,魏坤琳表示,“有啊,电影电视都有,你看我这样会演吗?一笑就特别傻,而且娱乐圈太忙太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