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反射弧有点儿长。今天才来说说穹顶之下。
环保的义务?你有没有开车的权利?
上海
这当然不是因为环保意识格外强,而是基于一些实际因素的综合考量:
一来,上海地铁交通
二来,约了朋友或出门办事,相比开车,搭乘地铁时间更可控、也更容易准点;
三来,自己的车挂的外牌,上下高架的时间受限,往往需要绕道花费更多时间;
四来,单位和小区,停车位资源都十分紧张,寻找的时间、费用成本都不太低;
毕竟,咱是吃汽车这碗饭的人,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车打交道,有很多时间在,或是开车、坐车去试驾的路上。回到上海,还是仔细回看了《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特别是和汽车有关的部分。
这些天,除了挺柴派和砍柴派
片子触动并引发自己思考的倒是下面这几个细节:
1、“10年之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个亿。”
其中,又有多少被卖到了乡村农民们的手里?
2、“北京本地最大的PM2.5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占比31.1%。”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PM2.5又是怎样的来源和构成?
3、“杭州
距离杭州
环保的义务?又拥有多少开车的权利?
以老家为例,乡亲们现实环境基本上是这样的:
1、银行、邮局、超市和大的农贸市场一般集中在3-5km左右的镇上;
2、如果要去20km以外的县城办事,通常需要换乘2-3次短途面的、中巴巴士;
3、伴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不少本地年轻人白天在镇上谋职,晚上回乡下;
新车合适、合算的亲戚朋友不在少数。
回头再来看纪录片《穹顶之下》,片中一组关于北京市内的用车统计数据,和它言下之意的结论颇为可疑。援引自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北京
路由社:一个有观点、有态度、有情怀的汽车移动新媒体。可以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roadbook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