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夏妮是朱夏妮,韩寒是韩寒
——“80后”、“90后”之后,“00后”登场
梁文道、麦家、张炜、任晓雯、谭旭东等聚焦《初二七班》《初三七班》
朱夏妮答上海《新闻晨报》记者问
2015年1月,14岁的朱夏妮出版了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初三七班》后,引起了媒体的热议,腾讯网以《00后朱夏妮是下一个女韩寒吗?》为题的新闻,其实是一个去年的旧闻。有人做出纠正称“朱夏妮是下一个韩寒吗?”的表述更准确。
其实,把朱夏妮和韩寒挂起钩来,无非是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因为他们二者之间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韩寒是80后,朱夏妮是00后,相差20年,有两代人的代沟。可能共同的一点是二人都有长篇小说,韩寒是16岁开始写小说,朱夏妮是13岁开始写小说,写的他们各自的中学生活。有的人没有看作品就开始骂,其实,如果提问“朱夏妮是下一个韩寒吗?”,唯一的答案则是:朱夏妮是朱夏妮,韩寒是韩寒。如果你要比较,那只有去分别读两个人的书,你就会知道两个人各是谁。
朱夏妮的《初三七班》是00后一代中学生的生活写照,摈弃了学生们通常会带有的“文艺范儿”,比起韩寒的《三重门》,它的真实性更扎人,但它也低调,质朴,不掉书袋,不做小说样,拿作家张炜的话说,“我读她的诗,还有一种奇特的沉默感。我是指她将喧嚣无比的现代生活化为了黑白无声影片———这声音一开始还有,但是她将音量调至最小以至于没有。她就在这沉默中拥有了奇怪的能力和魅力。窃窃的,安静的,无声的,旁观的,更是欢快的和洞悉的。”这话是针对朱夏妮的诗歌说的,但也适用于她的小说。而在70后小说家任晓雯的眼中,“朱夏妮的文字没有这个年龄女生的煽情、造作、夸张,以及对周边事物的优美化。朱夏妮是安静朴素的,时有小大人似的横眉冷视。”对了,朱夏妮的文字没有通常的“优美化”。她写出周边生活的美好和不美好的一切。
本来,阅读朱夏妮这个00后诗人的小说作品,需要安静的、咂摸的体味,但是,这个喧嚣的时代,网络语言只好选择了夸张的语饰,让朱夏妮和韩寒隔空PK,否则无以吸引必要的关注。但最终朱夏妮的归朱夏妮,韩寒的归韩寒,正如“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有一个无可更改的事实是,80后、90后之后,00后登台。这是必然不可阻挡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声音,谁也不能替谁代言。
朱夏妮是2009年9岁时参加南方日报小学生诗歌节脱颖而出的,连年来小学生诗歌节已经诞生了一批00后诗人。去年,吉林出版集团推出“00后作家书系”,被评论为是“00后作家呐喊青春文坛的集体发声”。朱夏妮是一匹独立的黑马,冲进了文学圈。朱夏妮自己说“拿年龄来给文学划界本来就不太对劲”,她不认为自己能概括00后一代人。著名书评家梁文道在去年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推荐朱夏妮的诗集《初二七班》时,针对一些成年人的不屑,说道:“在诗人的面前,年纪一点都不重要。”
这是中国最现代最青春的文学书写。随处都是意趣,都是这个刚刚出生的怪异世界的气息。
——张炜
都说孩子是没心没腰的,但她有。
——麦家
在朱夏妮的诗里,我感到一种和我完全不同、却同样深刻艰难的'处境,小小年纪,不小的诗思!我想到少年的顾城,但有全然不同的语境。 ——杨炼
任晓雯:朱夏妮的文字中没有对周边事物的优美化
当媒体还在讨论“90后”时,“00后”已悄然登场了。
初知朱夏妮,是因一本名为《初二七班》的诗集。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小诗人,已有“口语写作”的老辣路数。随举简短一例:“唱国歌时/老师背着手/身体摇晃/眼光扫过这个班/当她眼睛看到我时/我稍稍加大了声音”(《唱国歌时》)。
青春期诗人并不稀奇。每个人在青春期时,都曾写过诗,或有过写诗的冲动。但这样沉稳冷静、近乎零度的青春期诗歌,则是稀奇的。诗人杨炼说:“在朱夏妮的诗里,我感到一种和我完全不同、却同样深刻艰难的"处境",我想到少年的顾城,但有全然不同的语境。”
更让我稀奇的是,诗人朱夏妮,转身又变成小说家朱夏妮。她在2014年6月初三毕业之际,完成了长达十万字的现实主义小说《初三七班》,先由2014年5期《江南》杂志节选首发,后由东方出版社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
小说主角周雨歌,新疆籍女孩,排球特长生,准备放弃高考去美国读高中。整本书由周雨歌初三毕业前夕的生活碎片构成。从初二七班到初三七班,从诗歌到小说,让我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朱夏妮的文字没有这个年龄女生的煽情、造作、夸张,以及对周边事物的优美化。朱夏妮是安静朴素的,时有小大人似的横眉冷视。
一个初三女孩的小世界,被清清爽爽呈现出来。细节丰富,情感细腻,描述准确。小说既有成熟的语言,又有着未经“成熟”所筛滤的原生态。这与我们印象中的青春小说不同。毛姆、村上、塞林格描述的青春,是回忆性的。朱夏妮笔下的青春则是现在时,是带有现场感的,它没有岁月消逝、总结人生似的怅惘,它的甜度和痛感,都是新鲜的,刚刚好的。
阅读《初三七班》,感觉像有一个成年视角,在与小作家同在。既成熟又童真。成熟与童真,是一个小说家所应同时具备的品质。因为表现童真是有难度的。我们必须有足够成熟的技巧,并且足够小心翼翼,才能绕开刻板既成的陷阱,避免陈词滥调的污染,将世界以一种新奇而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众多年轻人在写作和阅读穿越、悬疑、恐怖小说时,初涉文字的朱夏妮,选择了最老实的现实主义手法,书写每个人都熟悉的日常生活。在我看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从来不是想象力的终极体现。能够在被无数人描述过无数遍的日常生活中,发掘一种新颖描述,才是最考验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就像炒青菜往往能体现厨艺,没一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不敢把如此平常的菜式摆上台面。写作亦如是。关于人生最深刻的理解,往往蕴含在最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里。
谭旭东:少年最切身体验的书写
最近收到《初三七班》,这是朱夏妮的小说新作,之前我读过她的诗集《初二七班》,也向《中国新闻出版报》做过阅读推荐。
朱夏妮2000年出生,是正儿八经的“00后作家”,她现在美国读高一。《初三七班》算是她对自己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一个记录和书写吧。这部小说虽然笔法还是有些稚嫩,但散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有着最新鲜的少年生活体验,向我们展示了当下城市少年的成长生态和心灵状态。
主人公是周雨歌,作者以她的视角来讲述她和同班多位同学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经历,呈现了初中三年的青春记忆,把小说创作与自传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少年生命样态,尤其是以切身体验来书写当下少年儿童的成长生态,委婉地表达了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批判,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因为带着自身的经验,小说的叙述很流畅,而且克服了一般的第三人称的冷静,更带着少年满满的热量和情绪。
要具体说《初三七班》的优点或者可读之处,我可以列出三点:第一,周雨歌这个主人公很形象生动,她的性格很饱满很立体。按照传统的思维,周雨歌在学校里不属于“好学生”,在家里也不算“乖孩子”,她学习一般,喜爱体育运动,也有很多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想法。她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妈妈怎么给她学习压力,无论班主任兼英语老师何颖如何批评她,她都保持自己的个性,坚持内心里的自我,她没有完全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去成长。应该说,周雨歌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正常的少年生活。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下,周雨歌的初中三年过得并不太顺利。《初三七班》对周雨歌的形象的刻画,毫无雕饰,却给读者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