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问道天地间 悟得“心造境”

2015/4/11 16:36:18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2002年至2005年,创作《围与不围》组画;2003年,完成《诗》组画;2005年至2006年,创作《距离二十三》组画;2007年,创作《神灵十则》组画;2008年至2010年,创作《太极》系列组画;

  隐逸

  创作、游历与问道,创立中国抽象绘画流派

  繁忙的全球文化旅行,让徐冬冬脑海中时常浮现一些新意,却无法及时地赋予笔端,世俗的喧嚣也使他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从2003年起,徐冬冬在“大红大紫”中决然隐去,在京城东北郊辟园归隐。他说,他并非不求闻达之人,而是要潜心问道,静心笔墨,专注文化创造,矢志中国绘画创新。

  他说,只有似一片落叶飘零的心境,才可将灵魂放置在旷野、大漠之中,才可感知到宇宙间灵魂跳动的轨迹。

  《佛家》系列组画——寂静 丙烯纸本 2000

  十余年的隐逸生活,是“创作”、“游历”、“问道”。

  ——人融于万物中,宇宙万物平等,人类应对万物皆具爱心,人类的快乐、幸福及一切精神状态,应建立在天、地、人以至万物的宇宙概念上。他的宇宙观形成了,他的内心与宇宙之心同静。人心与物相通,一己与万物同化,将“小我”化于“大我”以至“无我”,达到宇宙间的万物气韵平衡……

  《太极》系列组画——迷失的快乐第3号 丙烯纸本 2008

  随着自有宇宙观和“心造境”艺术思想的成熟,徐冬冬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其绘画语言,他的中国抽象绘画也在山重水复中豁然开朗,一个既不同于传统中国画、也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的新的绘画流派产生了。

  徐冬冬是从精研中国传统意象绘画、西方印象绘画而进入到抽象绘画领域的。他的中国抽象绘画有着特定的主题表达。抽象艺术的思维和手段,帮助他从意象绘画和印象绘画的表现内容中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地在笔墨丹青中去表达他对人类广为关切的问题的抽象思考,如文化的演变,国家的产生与消亡,以及人类的精神状态。

  《无根的神韵》 纸雕塑、水墨纸本 2011

  一系列中国抽象绘画组画被创作出来了。

  2002年至2005年,创作《围与不围》组画;2003年,完成《诗》组画;2005年至2006年,创作《距离二十三》组画;2007年,创作《神灵十则》组画;2008年至2010年,创作《太极》系列组画;2010年,创作《无根的神韵》……

  《神灵十则》系列组画第五号——傲世 丙烯纸本 2007

  2013年至2014年所创作的《四季》组画,使得徐冬冬的抽象绘画进入到了g.c的阶段。徐冬冬自己这样写道:“它使我对‘天、地、人’有了崭新的感悟,它不同以往,不再是人们感觉到的天地四季景色之嬗替,而是人类自身在宇宙间灵魂跳动的轨迹,它表现得如此的自在。融色之水,多取于自然之物。百色入洗挥毫而泼之,水色交融如瀑而泄之,遇古老之宣纸,顿肌理万般浮现,层层叠染,一层一变,气象万千,整个画面气韵非常,脱尽前人之笔意。”

上5页上一页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