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还没导够

2015/7/10 10:06:36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电影《小时代4》上映前,关于郭敬明抄袭的旧事再次被重提,对于《小时代》系列的批评声音也从未停止,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小时代4》的火爆。拍摄第一部《小时代》的时候,郭敬明的微博粉丝2000多万,《小时代》的图书销量900万册,主演几乎都是俊男美女。

  郭敬明在《小时代4》首映礼上被范冰冰“公主抱”。

  电影《小时代4》上映前,关于郭敬明抄袭的旧事再次被重提,对于《小时代》系列的批评声音也从未停止,但这些都没能阻止《小时代4》的火爆。据猫眼票房分析公布的数据显示,该片昨日上映时零点场全国票房610万元,在国产电影历史票房中排第四,截至昨晚11点,票房收入已达9844万元。

  面对票房的强势飘红和网络上的各种质疑,郭敬明表示:“作为青春类的电影,《小时代》不管是从市场、行业、观众的角度,都超过了我的预期。我人生的第一个电影阶段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会拍别的系列电影作品。这个过程带来的启示和思考,不仅是对我个人的,也是对整个电影行业。”

  郭敬明把做导演作为职业规划

  从《小时代1》开始,郭敬明和“小时代”就是在骂声中越战越勇。《小时代1》首日创造8000万元票房,最终报收4.84亿元。同年8月《小时代2》趁热打铁推出,在骂声一片中又获2.9亿元票房。时隔一年,《小时代3》上映首日便收获1.1亿元票房,最终以5.2亿元报收。

  面对争议,郭敬明回应说:“争议从第一部开始到现在都有。对于我来讲,新人导演肯定有做不好的地方,该攻击的就继续攻击。这么多年就这么走过来的, 我觉得百花齐放就好。《小时代》系列从来不是票房最高的电影,却都是每年话题度、议论度最高的电影。现在每有新电影上映,都会被拿来跟《小时代》比较。从某个意义上来讲,我还比较骄傲。”

  如果说《小时代》系列的卖座是带给电影市场一个冲击的话,《小时代》引发的激烈争议就更像一场海啸———学术界批评《小时代》“这根本不是电影”;影评人批评《小时代》对拜金主义的渲染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是一朵奇葩;甚至连《人民日报》都刊发了《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的评论文章;而在另一边,粉丝用票房成绩对《小时代》这部电影以及导演郭敬明进行了强力捍卫。

  在这两派之外,也有掌握主流话语权的电影人发自内心地欣赏郭敬明的《小时代》。一直热衷于扶植青年导演的电影学院教授谢飞就是其中之一。谢飞认为,电影终究还是青少年的市场,而《小时代》是属于90后的青春。“过去中国电影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个老导演垄断,但现在看电影的大多数是20多岁的观众,60多岁的人拍出来的电影如何能让他们感兴趣呢?”

  《小时代4》上映,意味着该系列即将和观众告别,但郭敬明做一个职业导演的决定已经下了:“我是真的把电影导演当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当做我之后一个很重要的人生方向。”

  《小时代》系列树立了“粉丝电影”标杆

  在《小时代》之前,“粉丝电影”的概念还没有完全成型,《小时代》后,明星主创粉丝数量的多少、粉丝转化成观众的比例是多少,都成了片方衡量一部商业电影是否值得投资的标准。

  拍摄第一部《小时代》的时候,郭敬明的微博粉丝2000多万,《小时代》的图书销量900万册,主演几乎都是俊男美女。郭敬明特别重视与粉丝的互动,他会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关于电影的消息,还会邀请粉丝走《小时代》首映式的红毯。

  张伟平曾用一句话说明传统电影制片人与导演的分工———“张艺谋负责种萝卜,我负责卖萝卜。”郭敬明打破了这个传统,他不仅种萝卜,也负责卖萝卜。从电影早期的融资、筹备、选角,到拍摄、后期制作,再到上映前的宣传、发行,郭敬明几乎参与了每个环节。《小时代》系列的出品方之一乐视影业CEO张昭评价说:“在《小时代》系列中,郭敬明不仅是一个导演,他更是一个产品经理,他做了一个真正的电影产品,做了一个粉丝经济的经典案例。”自郭敬明以后,产品经理式的导演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不少新导演在推销自己时都恨不得在额头上贴个“产品经理”的标签。

  综合《法制晚报》、《北京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