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的满腹经纶是毋庸置疑的,我甚至觉得听他说话比看他的歌词更有收获。如果说,周耀辉像个学者,那么林夕给人的感觉则像个哲人,各种形而上的文字游戏一套一套的……
10《人造卫星》陈奕迅林夕的好词,当然不只这些,国语部分,他包办的《Special Thanks To》一整张都是好词,还有他给王菲写的那些,《只爱陌生人》啊什么的。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比较喜欢读他写的杂文,他那篇《民意是用来给挟持的》,第一句话就一针见血,“民意,最大的作用的确是给人挟持。”还有,昨天去北大之前,拿起《我所爱的香港》(林夕2007出的杂文集),随手翻开一页,看到这样一个开头:“五六年前开会,同事忽然以危城告急的口吻说:上海三年内必然超过香港。弄得人人自危,以为有风水高人的指点。谁知不过是她坐了一程车从机场到饭店开会然后晚机回港之行的体验。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的头上除了有光环之外,还可以活生生长出天线来。”“当你坐在飞机上俯视蚂蚁般大小的行人车辆在浩瀚无边的广袤大地上行走,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人定胜天’这一说法有多么的操蛋。人类的成就都是自然恩赐,出来混总有一天是要还的。”这是我坐在飞机上听《人造卫星》然后联想到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和《万物简史》后得出的结论。内地评论家喜欢责备香港词人格局小,老小情小爱的。这是商业问题,不是能力问题。林夕的杂文,针砭时弊,尖酸幽默,比歌词强太多,可是,老板们能让他把歌填成《民意是用来给挟持的》么?能写成《人造卫星》,能从整个地球的角度去观察人类生命的“渺小”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9《身外情》黄耀明
林夕在北大,一个晚上讲的全是“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动与不动,变与不变,意由心生。这首歌作为一部很“禅”的电影《大支佬》的主题曲,唱的却不是“禅”。“带走伤感,带不走哭得转红了的灯,带走开心,却带不走拖手时的体温”,这些都不是“佛理”,而是林夕式的“辩证法”,人生变化了,但往日的感情还在,主人公虽“情真意切”却敌不过人生变数,事过境不迁,人去情还在,这种无奈,我见犹怜。还有,“带走身影,带不走装饰你瞳孔的星”这句写得真绝。
8《怪物》陈奕迅
很难说林夕和黄伟文谁更牛逼,但是,林夕的词没黄伟文好玩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这首歌倒是一个例外。林夕用妙趣横生的犀利笔触嘲讽了“人”在社会中的荒唐表现:“明明欠了尾巴,偏偏要摆姿态,横行世界认真失败,动物哪要着衫,偏偏满身穿戴,皮毛却要随地摆”。可惜,更荒唐的是,这么好的一首歌在引进的时候竟然被“咔嚓”了。怪兽敌不过禽兽。
7《春光乍泄》黄耀明
后来发现,这首歌还挺黄的,又是目光感受,又是双手漫游的,总之就是迫不及待却又扭捏作态。但我刚开始听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人太单纯,完全没听出来,就是觉得够美,够凄丽。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没看那部同名电影,不知道看过之后会不会更有感觉。
6《富士山下》陈奕迅
这首歌吧,百转千回、曲径深幽,很多人都没看懂,我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解读就是对的,而且我也是听了一个冬天之后才勉强看出那么点头绪。个人看法,这首歌的点睛之笔是“前尘硬化像石头,随缘地抛下便逃走,我绝不罕有,往街里绕过一周,我便化乌有”这句,其实就是一绝情男想方设法地抛弃旧爱的同时花言巧语地劝对方要看开一点。就算真看不懂也没关系,就当作是一组华丽丽的文字游戏也够抵值了,我还觉得像一部多剧情的粤语残片——反正比国语版有意思多了。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