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多少奖,唱了多少歌,开了多少次演唱会……这都不是陈奕迅成为歌神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如何送给芸芸众生,叫几百万人流泪过的歌。
很快,他对唱歌的理解,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炫技。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技巧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能不能打动听众,不是靠技巧,而是靠歌词的内容,旋律的优美,以及最重要的——歌手演绎。
从1998年《我的快乐时代》开始,陈奕迅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不再炫技,而是尝试用“无招胜有招”的方式,用听起来最简单的方式去演绎,尝试用“内功”打动观众。他用了许多方法去改变自己的声音,比如抽很多烟让声音变沙哑;比如刻意降低一首歌的KEY,比如取消副歌高八度的跳跃……
是不是你会发现,好多陈奕迅的歌,感觉很容易唱,但自己在KTV唱的时候,却总是出不来那个味道?
《十年》《好久不见》《红玫瑰》,旋律中慢板,音域也不宽,普通人都能唱。但是,这就跟江湖上的侠客一样,如今机关枪在手,人人都可以斩杀一片;但过去手里只有一把小刀,想独步林就难了。小李飞刀这样的绝技,不是人人都能学会的。
越是这样的歌,越难唱。《好久不见》(粤语版《不如不见》)这样的歌,多少个选秀节目里,成了参赛者的噩梦。
陈奕迅是怎么做的呢?
他自己的形容是——拿到这首歌,第一时间的反应,感觉这是属于张国荣的歌。他于是开始幻想,如果哥哥还在世,他会如何演绎这首歌。于是他开始重复的听张国荣的歌曲,尤其是类似于《好久不见》的歌,特别是同是作曲人陈小霞所写的,《最冷一天》。
他让张国荣洗脑了很久,直至自己能带入哥哥的精神世界,然后用他的方式,去演绎《好久不见》,《不如不见》。
这样唱一首歌,需要花很多时间。这样的付出,并不是哪个歌手都可以做到,也不是哪个歌手都有这样的耐心。
就像一些影帝级的演员,为了饰演一个角色,会去真的做这个角色的职业一样。电影史最经典的案例,是罗伯特·德尼罗为了饰演《出租车司机》,真的在纽约开了几个月的出租车。
我们称这种演员的表演方式为——方法派演技。
而如果要在唱歌这门子事业上也弄一个“方法派演唱”出来,陈奕迅就是。
可惜的是,很多歌手都以为技术流最重要。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中国的好声音们,拼命的飚高音,飚震音,恨不得把所有听众都给震傻。他们以为掌握绝对的技巧,并且把技巧简单粗暴的展示出来,就是会唱歌了。
你什么时候能看见陈奕迅拼命飚高音?就连CD版的《浮夸》最后那一声高音呐喊,他自己在红馆演唱会里,从2006年出这首歌到如今2013年,四次演唱会,开了快上百场,他都没有认真的飚过一回。倒是,我们在KTV里,经常能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一定要把最后这一声给吼上去;选秀节目里,歌手也没少得了飚这最后的高音。
他们还需要表演给我们看,够歇斯底里吧。
但陈奕迅,已经不需要了。
得了多少奖,唱了多少歌,开了多少次演唱会……这都不是陈奕迅成为歌神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如何送给芸芸众生,叫几百万人流泪过的歌。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