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电影的兴盛对豫剧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保存了豫剧艺术的精华,具有活化石的作用。优秀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处于炉火纯青之时,戏曲电影能将其表演艺术留存下来,流传后世。
豫剧电影的兴盛对豫剧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保存了豫剧艺术的精华,具有活化石的作用。一个优秀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生命力往往不超过30年,在其表演艺术处于炉火纯青之时,戏曲电影能将其表演艺术留存下来,流传后世。作为新世纪豫剧的领军人物与“李派老生”创始人,李树建先后演出了《清风亭》、《程婴救孤》、《苏武牧羊》,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现了张元秀的悲愤、程婴的悲苦与苏武的孤忠。三剧被称为“忠孝节”国魂经典三部曲,分别在2009年、2011年、2014年搬上银幕。其他的当代豫剧艺术家如王红丽、贾文龙、金不换、王惠、魏俊英、苗文华、贾廷聚、虎美玲、崔小田、汪荃珍等的表演艺术也得以记录留存,这些豫剧电影将是豫剧艺术的宝库。
其次,扩大了豫剧的传播范围。当代豫剧的经典艺术通过演员的演出,在大江南北上演甚至走出国门远传海外,但这些优秀舞台艺术的演出场次毕竟有限,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戏曲电影却可供观众随时观看,有利于戏曲的推广。如豫剧骨子老戏《五世请缨》自上世纪50年代成为常派的代表作以来,至今演出虽达千余场,但相比于广大观众的需求来说还是显得不足。再如李树建的成名作《清风亭》、《程婴救孤》,至今已演出逾千场,搬上银幕后目前的上映场次已突破10万场,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最后,促进了戏曲电影类型的探索与实践。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戏曲电影在世纪之交进入了沉寂期,一批豫剧艺术家与戏曲电影工作者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延续着百年来的戏曲电影传统,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如路振隆自1986年导演豫剧电影《武当仙袍》以来,共导演了12部之多,其中9部产生于新世纪,涉及豫剧各类型剧目。另一位导演朱赵伟是新世纪以来戏曲电影的领军人物,先后导演了《程婴救孤》(2009)、《清风亭》(2011)、《新大祭桩》(2012)、《苏武牧羊》(2014),其中《程婴救孤》、《清风亭》分获第十三、十四届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苏武牧羊》还尝试了3D技术,成为中国首部3D戏曲电影。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