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豫剧电影兴盛的原因:河南作为戏曲大省,戏曲传统深厚,资源丰硕,为戏曲电影的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程婴救孤》、《香魂女》、《清风亭》、《村官李天成》、《苏武牧羊》等剧目饮誉中外,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魏俊英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引人瞩目,创造了独特的河南戏剧现象。这些优秀剧目在舞台演出的基础上日益打磨,艺术水准愈加精湛。河南有着优良的戏曲电影拍摄传统,这一传统一直未断。自1956年第一部豫剧电影《花木兰》诞生以来,在世纪之交出现了诸如路振隆、朱赵伟、翟俊杰等本省专业戏曲电影导演。他们怀着对传统戏曲的热情与敬畏,投身于豫剧电影的拍摄实践之中,积极进行艺术探索,延续着豫剧电影的命脉,使作为戏曲电影百花园中后起之秀的豫剧电影,终于在21世纪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新世纪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一些民营制片单位投资拍摄戏曲电影,为戏曲电影的生产注入了经济活力。如周口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河南影视集团、河南火红年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拍摄制作单位对豫剧电影的拍摄制作从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帮助。特别是在2011年由周口广文数字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自筹资金投拍了全国第一部戏曲数字电影《农家媳妇》,此后又接连制作了《布衣巡抚魏允贞》、《农家嫂子》等,展示了民营投资单位的文化责任与担当。总之,新世纪以来的豫剧电影异军突起,扛起了戏曲电影的大旗,将豫剧艺术发扬光大。豫剧电影在数量上首屈一指,但其精品的比例显得略低,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拍摄制作中选取豫剧舞台上的精品,树立精品意识。此外,还需要一批有传统戏曲修养的青年导演能够投入到豫剧电影的摄制中来。相比京剧电影《对花枪》(2006)、《春闺梦》(2008)、《廉吏于成龙》(2009)在新世纪的探索,豫剧电影在拍摄实践与探索方面还是显得较为保守,在戏曲电影美学的贡献上与其数量相比显得还是不太相称。如果说,“作为中国戏曲剧种的排头兵,豫剧的兴旺发展,从一个方面象征着中国戏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整体复兴”,那么新世纪以来豫剧电影的兴盛,不亦预示着戏曲电影的光明未来?随着“戏曲电影产业平台”经北京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扶持授牌,并被文化部列入2014年创新重大项目库,2015年中国戏曲电影产业联盟在北京的成立,戏曲电影的生态会得到更有利的改观,豫剧电影也会再次凭借东风续写辉煌。作为当代传统戏曲大循环中的重要一员,河南不仅是戏曲大省与戏曲强省,同时也将成为戏曲电影的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