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大千与十个女人的风流韵事 国画家张大千情感世界大揭秘

2015/9/7 17:16:07 作者:O2-shili… 来源:女物娱乐网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出生于四川内江书香门第家庭。18岁时与青梅竹马的表姐谢舜华定亲,19岁随二哥张善子赴日本学习染织兼习绘画。

1949年以后,张大千移居海外,经常到日本购买绘画用具或装裱字画,下榻横滨名园偕乐园。园主便介绍山田喜美子小姐来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生活。山田年轻貌美,颇得大千欢心,他在自己的诗中描写道:“亲辇名花送草堂,真成白发拥红妆;知君有意从君笑,笑我狂奴老更狂”,偕乐园成了“白发红妆”的安乐窝。此后,大千每到日本,山田必陪侍左右,大千夫人徐雯波在场,也不例外,而且与之同住一栋宅院。台湾作家黄天才对此说得更具体:“张师母(徐雯波)每星期总有一两天要把大千先生‘赶’出她的卧室,逼着大干夜里去陪伴山田。”张大千有诗云:“偶扶柔肌偶不辞,偶然云鬓拂雪髭;偶逢半面天花散,不念维摩病不支。”

但是,大千发现情爱对方动机并不单纯以后,便断然拒绝儿女情长而彻底醒悟超脱,结束了自己的这段情缘(一说是山田因接受大陆邀请访华,大千生怕惹麻烦而断交)。由于这个关系,大千曾赠送山田小姐多幅书画作品。仅近年在香港一次拍卖山田小姐珍藏大千作品就有7件。左图《桃花游鱼》、《山雀樱桃》、《虾戏图》三图是张大千亲手所绘并赠送给山田的和服,也是迄今为止发现大千先生采用特殊创作方式之唯一奇品。

离愁别恨思故人

张大千到晚年越发思恋故乡和故人,曾写下“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平生梦结青城宅”,“尘蜡苔痕梦里情”的哀怨诗句;他对不能见到亲人老友发出“奈何奈何”的感叹。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后,陈毅老总就让张大千好友谢稚柳写信劝他回来,后周总理又让徐悲鸿、叶浅予联名写信。1961年,周总理接见杨宛君时,又让她动员张大千回归,并令文化部奖励四万元,其中两万元待张大千回内地探亲旅游时用。但张大千始终未归。

对此,谢稚柳在1981年答香港答记者问时,分析得较为客观。笔者认为,张大千不愿意回归的根源在于他是一位参佛重禅之人,根子里喜好漫游与清静,绘画和做人一向我行我素,不愿顾及政府、朋友和家人的感受。如将此与政治因素扯到一起,完全是对其艺术人生的误读。

张大千在1949年离开大陆后,家人失去了经济支柱,经历了一段与平常百姓同样的艰辛生活。1961年代初曾正蓉病故。三太太杨宛君走出家门自食其力。与黄凝素的女儿心沛因病去逝,儿子心健因恋爱受挫而卧轨身亡。1963年曾正蓉的女儿张心庆曾与张大千在香港相聚,但1982至美国想再次相见时,台湾当局未允许。对此,三夫人杨宛君的叙述较之女儿张心庆的回忆更为客观。

可贵的是,张大千在1949年离开大陆时,曾给家人留下了一批临摹的敦煌壁画。她们后来虽然生活贫困,却一直没舍得卖掉这批画。1955年,夫人曾正蓉、杨宛君在征得张大千同意后,向四川博物馆捐赠敦煌壁画摹画稿等260幅。张大千在临终前还立下遗嘱,把自己的财产分成十六份,其中一份给了杨宛君。

值得一提的是,据《张大千前妻杨宛君叙述的故事》一文刊载,当时四川博物馆曾出具备260幅的收条,时隔二十多年,突然被宣布为仅有一百八十三幅并在很多场合延续下去。另还被民警王永增敲诈14幅,不知此事最终结果如何?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