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波兰电影艺术上最重要的时期无疑是1957至1961年。此期的几位导演组成了人们公认的“波兰学派”,他们是安杰伊·瓦依达、安杰伊·蒙克和耶日·卡瓦莱罗维奇等人,他们的标志作品便是《下水道》、《灰烬与钻石》、《带夹板的人》、《埃罗伊查》和《夜车》等影片,它们的特色是阴郁与残酷,它们探索了波兰晚近的历史,提出了社会道德与民族同一性问题。50年代后期的波兰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除了上述导演外,波兰后来又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享誉世界影坛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和克日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到60年代中期,波兰电影的伟大时代宣告结束。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缩小了导演们的自由空间,各电影摄制组的自由管理权也受到限制。有的导演的影片被禁映,有的离开波兰去了国外。但是波兰电影始终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中前进着,不断有新的影片被列入世界名片中,则《大理石人》(1976)、《铁人》(1981)、《十诫》(1987)等等,至80年代,波兰已拥九个不同规模的制片厂,11个创作集体,400多位导演,年产故事片已达40部。尽管如此,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所有这些成绩都是靠国家拨款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