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人们当上了电影的主角,依然状况不断,把整部电影都搅乱成了狂欢派对。小黄人神秘的历史也在电影中揭晓。原来这些小黄人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比人类还要悠久。
2.1968年的美国
与失败相比,平庸更让小黄人挫败。即使理想已经遭受了无数次打击,他们还是再次出发,勇敢去追梦。这一次,为了找到新主人,他们到了1968年的美国。
1968年距离二战有二十多年,“战后一代”已经成长起来。美国以超级强国的姿态傲视世界,德国和日本的经济也以奇迹般的速度快速发展。但富足并不意味着安定。美苏争霸是世界的主旋律。为了与苏联对抗,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却陷入战争泥潭。借助1960年代才大量出现的彩电,媒体很快把真实的战争画面传回到国内。美军的战争暴行被披露后,反战呼声高涨。民众四处游行,在芝加哥、纽约、华盛顿举行大型集会,要求美国从越南撤军。初到纽约的小黄人,也毫无理由的热情反战。
与此同时,美国的民权运动也在高涨。黑人民权、学生运动、妇女运动此起彼伏,对主流文化提出挑战。1968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嬉皮士运动也应运而生。年轻的“战后一代”用叛逆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对权威的不满。这些嬉皮士服装奇特,吸大麻,推崇性自由,反对安逸的中产生活。根据这一年的调查,纽约75%的学生都尝试过大麻。很多嬉皮士都来自于富裕家庭,却愿意在马路边搭便车,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小黄人也聪明的学会了这一“搭便车”方式,只是他们的目的不是“爱与和平”,而是寻找卑鄙的主人。
年轻人的不满情绪还反映在流行文化上。同样叛逆而自由的摇滚乐,也在1960年代成为时髦。许多传奇性的乐曲都是在1968年推出,比如披头士的"Hey Jude",大门乐队的"Hello I love you",西蒙和加芬克尔的"罗宾森夫人"。在这些歌曲中,歌手鼓励听众打破世俗,以独立的精神来生活。这些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能聚拢大量人气,气氛热烈而疯狂。“那谁”乐队的主唱就在一次表演时热血上脑,把手里的吉他都砸了,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摇滚动作。小黄人大概是受此影响,也在一段疯狂演奏后,酷酷的砸烂吉他。
面对分裂的美国,1968年参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提出竞选口号“让我们团结起来”。小黄人登陆纽约时,正看到他的竞选广告。尼克松成功当选美国总统,从越南全面撤军,废除南方的种族隔离,还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阿波罗11号也在他任内成功登月,在太空竞赛中领先苏联,让美国长出一口气——虽然登月的照片有可能是摆拍的,还被小黄人偶然撞见。然而,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不诚实的表现,导致他被迫辞去总统职位。显然,除了有能力有作为,美国民众对他们的领袖还有别的要求。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