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犯罪心理学衍生小说。从文中大量关于犯罪心理的分析记录和模板样文笔说明作者极可能是公安院校任职的教学人员或研究工作者。文笔细腻,但是并没有敷衍的痕迹,没有急功近利的表现,因此年龄应该在30岁以上,同时应该不是现任公安外勤人员。文中可以塑造的主人公方木低调,思维缜密,对于这种非学院派作者来说,一般主人公身上都会有些许自己的影子,因此考虑作者本人平时也同样为人低调,有部分好友,但在所在单位仍然是一部分人眼中的边缘分子。文中部分例子,比如对世界杯的描写,The Beatles音乐的引用等略显生硬,明显不是熟悉体育与文艺的人所写,因为文中所说《Revolution 9》并不是The Beatles的正式专辑,可看出作者是未完成描写而做的引用。所以此人很可能不喜欢看电视不喜欢长时间上网,但这一点不很确定。到小说结尾部分突然文笔变得十分啰嗦,场景也显得牵强,可见失去了自己专长的犯罪心理和现场描写后,作者对大场面的把握仍然略显业余,电影、喜剧的空间影响极大,特别是最后录音笔的细节,实在牵强。最后,作者可能是一个抽烟抽得很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