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廖昌永的妻子是谁 揭秘二人爱情故事

2015/12/7 21:44:21 作者:N-wuxua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廖昌永在歌唱界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男中音歌唱家,他最初的音乐启蒙是村头的高音喇叭。贫寒的家境、丧父的辛酸都未能阻止他对音乐的梦想。

谁曾想到,当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外籍教师给他们班上课,试唱的时候,廖昌永唱了一首威尔第的作品。唱完后,老师说:“请你不要唱威尔第的作品了,你不是那个材料!”甚至还要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誓“永远不再唱威尔第的作品”。如今讲到这个经历,廖昌永释然一笑。“当时我的确是不服气的:‘我唱得下来,为什么不让我唱?’但现在回过头想,当年确实对作品的理解没有成熟到那种程度,即便把整部作品唱下来,声音色彩是不对的。我也许可以‘做’出这样的声音,但那是极不自然的,而且对嗓音也有破坏。所以,国外一般不太建议在30岁左右唱威尔第的作品,40岁左右是最成熟的。”
当年,那个大雨滂沱的夏天,赤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廖昌永几乎是一个异类。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那年,年富力强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人带着他和三个姐姐。廖昌永的父亲生前是名狱警,常年在外地,对童年的廖昌永来说,这7年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超过半年,“对父亲的记忆只是一张遗像”。在农村,像他这样早早失去父亲庇护的孩子,不免时常受到同龄孩子的欺侮。每逢此时,瘦小的他偏偏像猛兽一样,和那些试图欺侮他的人厮打在一起。“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打不过也打。”时隔多年,他淡淡笑着回忆。
少年廖昌永的生活轨迹与音乐毫无干系。他成名后,外界努力挖掘他和他的环境“音乐基因”,最终所能挖掘到的,也就是由城里知青们在乡下组织宣传队所唱的那些样板戏,这几乎是这个乡村少年所受到的最早也是唯一的音乐启蒙。读书时的廖昌永表现最好的科目竟然是体育。那时的他关于未来最奢侈的梦想,是能凭借体育特长考上一所大学,毕业后当体育老师。可是命运就在不经意间转了一个弯。高二那年,学校举行唱歌比赛,他竟然拿了奖;之后又代表学校去县里唱,他唱了一首李双江当时最火的《再见吧!妈妈》,又得了一等奖,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小名人。
学校的一位老师见他在唱歌上有灵气,建议他不妨去学音乐,还把自己的一位同学介绍给廖昌永,让找他拜师学艺。廖昌永于是带着介绍信,去成都找到了这位叫周维民的老师。17岁的廖昌永虽然又瘦又小,又没什么音乐基础,但是周老师还是收下了这个一腔诚恳的学生。从此,廖昌永每周骑自行车到成都,受了一年多的音乐专业教育。周维民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学生,当时在四川歌剧院工作。半路出家的廖昌永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周老师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每周从郫县骑自行车到成都,那时路况又不好,有时车胎爆了,修车都找不到地方,他仍然坚持推着车子来学习,而且风雨无阻。”而让廖昌永至今想起来都很感动的是:“不管早到晚到,周老师都把上课的东西准备好了等我,从未责骂过一句。”对他这个几乎从零基础开始的学生,周老师要花几倍于他人的时间对他指导,了解他家庭情况的周老师全部免了他的学费。
1988年,廖昌永带着老师为他准备的两首歌“铆起胆子”闯进音乐学院考场,当时他一口气报了三所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那时候也是漫无目的,觉得能考上哪个就哪个。”可是,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先是四川音乐学院没有他的名字,中央音乐学院也如石沉大海,只有上海音乐学院维系着他最后一丝期望,可是一直到8月中旬,那边也还是一片沉寂。
廖昌永一个姐姐在茂县工作,听说县文工团招演员,赶紧告诉弟弟去试一试。廖昌永就去试唱了一次,县文工团领导们对他很满意,能有这样一份工作廖昌永也很高兴,晚上他请县文工团团长一起吃饭,以示自己的诚意。席间,文工团领导语重心长地鼓励他好好表现,还承诺几年后可以有机会送他到“川音”(四川音乐学院)进修。
当天晚上,就在廖昌永要和县文工团签合同时候,他接到了大伯从老家郫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大伯兴奋的声音:“收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了!”
原来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先是寄到了镇上,然后又送到大队计划生育办公室。那天,正好队里的妇女干部们在那儿开会,有人顺便带到了廖家。廖妈妈接到信,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告诉没有录取的通知”,所以就把它在家里搁了一天。过了一会儿,廖妈妈又觉得不太对劲,带着信找到廖昌永的大伯念叨了一下,大伯一听急了:“哪有考不上还来信通知的!”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是赫然印着“上海音乐学院”几个大字的录取通知书。
短短几分钟,命运已经把他从文工团演员,转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所以,“听到消息后的五分钟,就像做梦一样!”可是恢复平静后,他又来了一股底气:“本来就应该考上的嘛!”在他报考时,其实最钟情的是上海音乐学院,他说:“我高考前读了一篇写上海音乐学院的小说,从文字里就感觉上海音乐学院太美了,有小山、花园、亭台楼阁……连小说里写的那个绒线布的窗帘都让人感觉那么有艺术感,我就觉得上海音乐学院是我自己想考的。”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