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首名为《兰花草》的“台湾校园歌曲”颇为流行。这首歌节奏轻快,歌词简明,十分上口,因而受到青少年甚至更多层面人们的喜爱。
从以上比较可以清楚看出,《兰花草》歌词是《希望》一诗稍加增改而成。从立意、内容、文辞到形式,都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为了传唱的方便,将三段敷衍为四节。作为歌曲,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我们今天指出这一点,并非仅为了替胡适先生争这歌词的著作权。一首诗能得到这样广泛的传唱,谱曲者也功莫大焉。笔者只是觉得,艺术作品所能产生的能量,有时真是很难估价。就拿《尝试集》来说,现在除去文学史还提及它之外,很少有人去阅读了。但虽然不成熟,它却仍然能以朴素、清新打动人,以至几十年后还有人“袭用”,谱成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这大约提示我们,艺术作品内中的真实情感、情趣,也许正是葆有它生命力的最基本素质,譬如我们从这首被唱为《兰花草》的小诗《希望》中见到的。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