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视剧乱刮古装风 粗制滥造成为收视毒药

2010/4/19 17:04:32 作者:maomao 来源:女物娱乐网
自《大长今》红遍亚洲以来,韩国电视剧圈子便刮起了一阵“古装风”。今年被外界看好的韩国古装剧“代表”《同伊》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不及同时段播出的家庭伦理剧、爱情剧。

  古装剧在韩国风光了5年

  从2005年的《大长今》、2006年的《朱蒙》在韩国国内创造了超过50%的收视率奇迹后,近几年陆续在韩国播出的讲述朝鲜一代明君的《李算》和《大王世宗》、叙述古朝鲜名妓生活的《黄真伊》、戏说性质的《快刀洪吉童》都以较高的收视率遥遥领先于同时段播出的其他剧集。可以说,古装剧已经在韩国风光了5年。

  古装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制片方眼中的金饭碗,原因颇多。首先,由于古装剧题材的特殊性,剧集里的主角大都是韩国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这使得剧集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韩国人向来对本民族有着狂热的自豪感,而韩国古装剧恰恰长于塑造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同时,时装剧中所无法展现的富有民族特色而又奢华迷人的服饰打扮和武打、战争等壮观的影像镜头,更使得古装剧牢牢吸引住了韩国观众的眼球。

  除了剧迷的关注外,韩国明星们也对古装剧青睐有加。不少韩国明星认为,出演古装剧对他们来说是演技方面的挑战。实际上,明星们之所以喜欢出演古装剧,是因为这很容易博得媒体和观众对他们的认同。翻看一下近几年来韩国三大电视台KBS、SBS和MBC的“年终演技大赏”就不难看出,古装剧演员向来是获奖的热门,出演古装剧已经成为明星们换取奖杯的筹码。去年播出的讲述高句丽女杰皇甫秀收复故土对抗契丹的《千秋太后》和新罗第一女王宫廷内外权术博弈的《善德女王》两剧将其几乎全部的主角推上了领奖台。

  一部电视剧单靠古装外衣就能轻易吸引到观众和影星两方面资源的现象,必然令古装剧成为制作公司眼中的香饽饽。此外,创意产业发达的韩国娱乐界更是尽其所能地挖掘着古装戏的周边产品——拍摄《大长今》时搭建的茅草房、小木屋如今竟已被冠名为“影视城”(MBC大长今公园),作为韩国旅游的一个重要“文化景点”源源不断地赚取着门票钱。

  粗制滥造成为收视率毒药

  古装剧的风光与韩国娱乐业的繁荣直接导致了韩国电视剧制作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和低成本,许多制作方开始习惯于用重复、杜撰的剧情讨好国民,以粗糙的制作敷衍剧迷,这最终使得韩国古装剧在攀上收视率高峰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由于古装剧中无法插入现代商品,如手机、汽车类产品的植入性广告,制作方从广告投资方面获得的经费总是比现代剧拮据一些。面对同类剧集的竞争,为了节省经费,制作方开始削减大场面制作,更多地选择在录影棚中完成拍摄,这激怒了希望从古装剧里看到恢宏大气的历史场面的观众,引来很多抗议声。同时,为了尽快完成拍摄,制作方在用来拍摄的布景、道具上偷工减料,令剧集常常露出让人不禁爆笑的马脚。尤其是最近两年,韩国古装剧的穿帮镜头大有增长的趋势,在网络上披露这类可笑镜头的帖子数不胜数:古代的被褥露出现代拉锁、房屋贴上现代壁纸、厨房摆放着方便面……这些镜头成为了韩国人茶余饭后逗乐的谈资,是韩国古装剧制作有失精良的直接体现。

  此外,由于古装剧人物角色众多,制作方不得不顶着风险大胆起用新人,明星演员同新人演技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使剧集的质量大打折扣。

  不过,受到观众和专家齐声诟病的主要还是韩国古装剧雷同、失实的剧情。《朱蒙》在香港放映时,遭到了中国观众的强烈抗议。网友表示,该剧在描述韩国人善良的同时,刻意突出汉朝人的残忍;讲述高句丽军政大臣渊氏家族盖苏文生平故事的《渊盖苏文》一剧,在描述唐王朝和高句丽的战争时,则出现了唐太宗遭敌箭射瞎左眼的荒唐情节,引发了中国、日本观众和历史学家的强烈不满;在《太王四神记》登上电视荧屏时,连韩国人自己也有点儿看不下去了,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研究委员金贤珠指出,“该剧对高句丽过于赞美,对新罗又过于贬低。戏说归戏说,哪国的古装剧都有杜撰的部分,但某些韩国古装剧的戏说程度已经到了极端的程度。”这位韩国专家不忘警告说:“掌握着遥控器的观众的品位和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但电视剧制作方的意识却没有什么进步。如果走极端的本民族中心主义道路,韩国的历史和文化反倒会失去立足空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