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韩蓓
“用句北方比较糙的话说,就是我要把《在清朝》做成中国最牛逼的商业片,而且我有这个信心。”贾樟柯坐在那儿,穿一件不太起眼的湖蓝色T恤,细看是Emporio Armani的。他一直是这样,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低调,其实内心却很强大,做出来的事情拍出来的电影,也常常令人侧目。
昨天,贾樟柯带着最新作品——纪录片《海上传奇》辗转到杭州,很有点“终于来了”的意思。除却第N遍跟媒体阐述这部正在公映的电影,他也毫不避讳透露《在清朝》的拍摄计划,包括给《树先生》《陌生》《因父之名》三部电影做制片人。他总是那么气定神闲,把预见得到的挫折当成理所当然,笑纳,然后给出另一种解释。也许正是这良好的心态,令他在40岁的时候,活得越发从容了,唯一面对的困难只是跟自己较劲,跟自己12年从影获得的经验较劲,因为担心没有创造性。
6年错失终与杭州有缘
4天前,《海上传奇》在全国公映,可是更早几天,南方已经有报刊发出文章,称这部电影“票房惨淡”。贾樟柯说这就有点不公平了,电影都没放,怎么就可以这样说。但他说的时候还淡淡地笑着,似乎也不是很介意,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杭州宣传自己的影片,竟然不是故事片而是部纪录片。“2004年,《世界》第一次在内地公映,我就很想来杭州,可是影院跟我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2006年,《三峡好人》得了金狮奖,我又想来杭州宣传放映,影院还是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24城记》,就根本没再联系了,因为知道人家不需要,呵呵。到了2010年,居然就有了这次缘分……”贾樟柯细数几年来自己的电影与杭州的错失,带着小小感慨:就是现在的电影市场真的有了包容性,虽然商业片当道不可避免,可是纪录片也有了一席之地,显得难能可贵。“这真的给了我们信心,也要求我们不要气馁,要坚持。”
通过这样一部纪录片,希望对现实做出严肃的思考。但贾樟柯也预料到了,票房一定不会很好,“要是我因为拍了《海上传奇》就想进入亿元俱乐部,那实在太天真了。”他直言,并不是每个导演都有“抢钱的欲望”,纪录片目前的现状就是,票房一定比较惨淡,但能在中国密不透风的发行系统中占据一隅,已经是进步了。他认为,像这类影片比较适合长线放映,有个培养引导的问题。
拍武侠片只因个人喜好
《在清朝》是贾樟柯4年来都没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拖了那么久,早就预卖了很多地区,他说今年10月终于就要开工了。“要做成中国最牛逼的商业片!中国不缺商业片,但缺贾樟柯式的商业片。”听他的意思,很有要惊艳一把的决心。不过贾樟柯反驳了有记者问是否想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一说,“我觉得最糟糕的就是想证明自己,对我来说这也不是特别重要的价值观。”他说想拍武侠片由来已久,上中学时就喜欢武侠,大学就在构思故事了,所以算不上转型,“这是部男人戏,讲述1905年左右的事情,故事摘自山西汾阳县志,废除科举制度前后,有人变成侠,有人变成匪,有人变成盗,有人做了官,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他介绍说,剧本是南京作家韩东写的,里面有很多幽默之处,监制把关的是香港名导杜琪峰,很了解武侠片。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主要演员这缕东风还待定。实在有点难,因为李连杰甄子丹们好是好,但片酬高工作多且面孔实在太熟了,而赵文卓吴京之流的打星又不太适合,总之在贾樟柯看来,选演员是一大难题,有能力又价格靠谱的演员太少了。
虽然是商业***,可是贾樟柯认为这并不排除背后依旧隐含着人文诉求和艺术性。他直言:“如果口口声声说拍艺术片,其实拍得乱七八糟,那就是巨大的失败;而要是拍商业片,却没有好的票房,也是巨大的失败。前者有艺术尺寸可以衡量,后者有商业价值可以估算。现在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商业片连情感的合理性都没有,就算取得了巨大的票房,也不能否认它是烂片!”对于眼下泛滥市场的低素质搞笑片依旧不乏观众这一畸形现象,贾樟柯也笑言不可理喻,“也许是这部分观众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游戏心理,知道烂还要看,所以还是有个引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