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
开播已过半月的电视剧《茶馆》成为近日荧屏上最大的收视热点。要说观众们观看该剧的目的还真是千差万别,有因为喜欢老舍先生作品而追看的,有因《茶馆》盛名追看的,更有话剧《茶馆》的铁杆戏迷是想看着挑刺儿。不管目的如何,各种观众都是把《茶馆》连着看到今天,因为这罕见的名著改编成功之作实在是令人欲罢不能。
去年电视剧《茶馆》的宣传声音不小,但今年却在没什么“大动作”的情况下平静开播。《茶馆》还没播,就有不少观众开始闹意见了,有的质疑陈宝国能否演好王利发,有的质疑《茶馆》剧情会严重“注水”,甚至有不少人表示,话剧《茶馆》不能随便改。但现在,各路观众都为电视剧《茶馆》连声叫好,该剧给观众们带来了太多的“意外”。
观众点评
好看得让人意外
已经80多岁的窦老先生是北京人艺的老观众,打上世纪50年代起,他便常到人艺看戏,于是之等老艺术家演的第一版话剧《茶馆》他看了有五六遍。他告诉记者说:“近几年我不常去看戏了,因为总觉得年轻演员演得不如老艺术家们精彩。但这次电视剧《茶馆》让我很意外。改编后的《茶馆》一点儿不浮躁,把晚清到民国间的动荡时局和王利发的小茶馆结合得非常融洽。陈宝国也让我很意外,我没想到他这么年轻却很精准地演出了老北京人的精气神儿。”电视剧《茶馆》也征服了大批的年轻观众,“我特喜欢老舍先生的《茶馆》,可惜就是没机会去人艺看话剧,这次一看电视剧《茶馆》,觉得真是精彩。情节改编丝丝入扣,没有篡改老舍先生的原著,剧中梁天和刘惠演的宋恩子和吴祥子非常出彩,那真是‘坏到了家’。电视剧《茶馆》让我下决心一定要去人艺看看话剧《茶馆》。”观众冯先生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视剧《茶馆》深厚的文学基础是其主要的魅力来源,观众刘女士说:“我们观众也想看名著,我们也不希望荧屏上天天都是卿卿我我、打打杀杀的,像《茶馆》这样的名著改编剧有内涵、有思想,看过之后给人留下不少思考。我们的荧屏上应该多一些像《茶馆》这样的名著改编剧,让电视剧多点儿‘嚼头’。”
娱记快评
一部荧屏榜样之作
电视剧《茶馆》“逆市而行”大获成功,堪称名著改编剧的榜样之作。细细想来,打造这个榜样,没点儿勇气和“先知先觉”还真是不行。单是把《茶馆》搬上荧屏这件事儿就够“分量”了。《茶馆》之前的名著改编剧纷纷以败北收场,胡乱添加的“段子”和部分演员自我炫耀式的拙劣表演使得观众们见了名著改编剧就想躲着走,用句调侃的话说就是“不看遗憾,看了更遗憾”。这也难怪,连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都能被改得面目全非,引来骂声一片。
别人把厚厚几本名著改成电视剧还要挨骂,电视剧《茶馆》把短短三个小时的话剧变成了三十九集电视剧却是好评如潮。究其原因,电视剧《茶馆》是真正把老舍先生“大雅若俗”的文风学到了手。此外,《茶馆》阵容也选得好,制片人李功达,编剧叶广岑、杨国强,演员陈宝国、梁天、周里京……个个都是实力派,表演都挺出彩,而且彼此间的配合更是出神入化。电视剧《茶馆》让观众看见的是王利发,而不是陈宝国。但不少同类电视剧让观众看见的却只是大牌儿的演员。
可以说,电视剧《茶馆》不光是名著改编剧的榜样,也是国产电视剧共同的榜样。当今荧屏上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太多、矫揉造作的情感戏太多、特技劣质的武打戏也是泛滥成灾,这些剧不光是难看,而且是极尽肤浅。但它们的主创人员却常拿观众好恶当借口。这一次,电视剧《茶馆》充分证明,文学名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耐看而有思想深度的电视剧作品才能真正赢得观众口碑。《茶馆》剧组与观众间的平等对话精神值得电视剧从业者好好学习,正像《茶馆》制片人李功达所说:“老舍先生是人民艺术家,我们做不了人民艺术家,但要努力向人民艺术家学习。”
本版撰文 信报记者 王菲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