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23期:术业如何专攻 电影界有志者说(4)

2010/10/15 1:05:2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毕业那年,邓超接拍了电视剧《少年天子》,试戏的时候,他能够感觉到这个戏的角色会属于自己。张家鲁能够弃而不舍的跟我磨《狄仁杰》许多年,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我觉得比较少编剧能这样子。

  哪怕你拍的是一部烂片,肖洋都能把预告片剪得像好莱坞那种规格。

  ——陈国富

  剪辑成长手册

  肖洋:我们的纪录至今没人打破

  2010年初夏,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巡回记者见面会上,多次向外界推介一位年轻人,他就是肖洋。冯导惜才,甚至入股了肖洋的工作室。

  工科出身的肖洋,有着严谨的思维以及扎实的性格,还有就是长期以来的思考形成的对一些事务的深刻理解力和精准判断力。和他聊天,发现他的外表其实与其内心的成熟不太相符,同样是一个由爱好演变为事业的成长案例,他在对技术性的追求与行业规则的前瞻性探索上已经超越了很多同年人。

  跨界:辗转读书出国学电影

  肖洋出生于那个横跨长江“九曲回肠”荆江段的小城——湖北省石首市,当地最出名的事件是当年发洪水而上过两次“新闻联播”。15岁那年高中还没有毕业,他就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少年班,从小喜欢看书、写些小文章有着那么一点文艺情结的他在这所工科类大学似乎可选择专业的余地非常小,衡量之下他读了建筑学,因为他觉得"这个专业起码还有些美术以及设计类课程跟文艺沾边”。

  大学期间因为对专业的兴趣不大,肖洋不怎么上课,他过着一个文艺青年的理想生活,组乐队、排话剧,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有点不务正业。后来跟朋友攒了一个8集的电视剧剧本,拉上一位导演成立了工作室,自己凑钱去宝鸡电视台租了一些大的机械准备将梦想照进现实,再后来就有些惨淡了,片子也没拍成,还欠了很多钱,不得以将剧本卖给了一个影视公司用以还债,再再后来,他们当初的那个剧本被改编拍成了20集的连续剧——不过已然与他们无关了。

  女物娱乐: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去德国学习电影?

  肖洋:德国这学校宽进严出,只需要看你大学里面的平均成绩,然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学的专业。在那里最大的收益不是说你学了什么知识或者技术,因为现在已经全球一体化,什么样的技术也都跟世界最先进的同步,其实最大的收益是你见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感受到了多样的文化气息,对一些东西会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视野会变得相当开阔,这对于以后工作上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会有很大帮助。

  女物娱乐:毕业后又为何突然间想回来?

  肖洋:回国有几个原因,首先我的文化背景是东方的,即使在那边有一席之地,也只是迎合他们的审美标准和判断标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私人原因,我是独生子,父母亲身体不好。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该去做一些事情了!所以,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我就回国了,跟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一样,拿着简历到处去投,想找一个入口进入这个圈子,但当时没能进来。

  创业:我们的纪录至今没人打破

  因为还是没有找到一个进入电影圈的“通行证”,不得已肖洋去了一家网站做美工,这份工作对于他的全部意义仅仅是为了能够交上房租和水电费。不久经朋友介绍他去了CCTV的少儿频道,他觉得:“算是‘曲线救国’吧,也是为了能够了解一下行业规则。”

  在少儿频道呆了半年,辗转到体育频道,又是一年时间。肖洋始终无法承受体制内环境下的那种压抑感,难以去适应和迎合某种无形的规则。同时,他也感觉到应该是到了出来创业的年纪了。有一天,他用一整夜时间给合作伙伴做了一场关于人生和理想的讲演,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没等他辞职,那位叫常松的朋友第二天便辞了职。然后两人一起创业,一直做搭档到现在。

  2006年肖洋和常松成立了一个叫做“威影时尚”的工作室,成员共有五个人。他们首先确立了工作方向一定要做影视行业,但是为了能够维持运营打算先做一些拍摄婚礼MTV的营生,而后等待时机成熟再拍摄电影。然而这种形式并不被市场所接受,半年内也没有拿到一单生意。刚好那时候视频网站的兴起,产生了对幽默视频短片的需求,虽然价格很低。

  女物娱乐:做短片是怎么一个过程?

  肖洋:那会儿我们一般每天平均会拍8个短片,最高的时候拍了14个,我一个人带着一个摄像机和一对演员,一边拍脑袋想创意一边拍短片,这8个全得把人逗笑,每个都是在3分钟之内。那是一段疯狂的岁月,两个月之内我们拍了两三百部。在激动网,当时我们作品的优良率是第一的到现在记录还没有被人打破。那时候效率是第一位的,维持这个工作室运转拍了那么多,基本上能解决温饱问题了,但是后来觉得,再拍就会把手拍坏了。你会常常陷入这种非常粗制滥造的东西进去了,一定要想到自己我们将来是要做电影的,所以解决了一些基本生活问题以后,就没有拍这些东西了。后来穷到什么地步——我很久以后才知道——我们租了一个两居室当做我们的工作室,每月房租是2600元,后来连这2600元都交不起了,常松就偷偷跟自己的女朋友借钱,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前后一共借了两万多,直到我们挣了钱,他拿帐本给我看,要给他女朋友还钱的时候我才知道,所以我觉得他女朋友人很好,很感激她。

  初试身手:大导演的大制作

  事情的转机经常是留给那些做了准备的人的。当年肖洋的朋友陈宏伟所在院线准备发行一部叫《夜袭》的影片找他帮忙给剪一版预告片,后来这个预告片被贴片在《哈利波特和火焰杯》的前面,凑巧之下,被进入影院看片的华谊营销总监看到,一查,才发现原来都熟人。很快,华谊便又找到肖洋,邀请他来做《李米的猜想》的预告片,其实当时是被请来比稿的。肖洋和同事们费尽心思剪了三个版本,把另外两家都PK下去了,后来在陈国富导演的要求下又改了两个月。这是他第一次与华谊的合作。

  就在肖洋觉得这个事就此告一段落的时候,他接到了陈国富的邀请电话,用肖洋的话来说,陈国富就是他年轻时候的精神导师。在三里屯一个小白屋,陈导直接第一句话就问他对电影的看法。肖洋壮胆说谈了一通自己对电影的看法,然后骂了一通学院派。接着陈国富导演更大胆的问他:冯小刚的片子你敢不敢剪。虽然此前剪了几个电影预告片,但在此时肖洋的电影剪辑经验还是零,肖洋立即回答“你敢让我剪,我就敢剪”。之所以这么有勇气,是因为肖洋感觉可能陈导是在和他开玩笑,然而得到进一步确认之后,他反而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了,这时候陈导则宽慰他说,没事儿。

  那个时候冯导正在拍摄《非诚勿扰》,先后去日本、去杭州、去海口拍,所有的胶片全都送到北京肖洋的工作室里面,他把这一段一段的戏剪完,然后打电话,陈导就过来看,看后就告诉他怎么改,为什么这么改。后来他剪了一版预告片,画面就一个葛优流泪的长镜头,对此他解释说葛优好多年没哭过,演的全是喜剧,做这样一版预告片,画面所隐含的内容让观众去猜去吧!后来还做了一款纯爱风格的,只有简单几个海角天涯的画面,最后一个镜头是葛优和舒淇两人倚靠在一起。两款预告片冯导看过之后相当满意。

  在《非诚勿扰》的剪片过程中,冯导就对肖洋的工作非常肯定,并约定他的下一部片子仍旧交给肖洋负责,这就是《唐山大地震》。由于拍摄地唐山离北京很近,在影片开拍一个月后,肖洋便过去跟组,工作时方便沟通。这部影片因为叙事性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或许不需要太多的剪辑技巧,考验的却是更加深厚的功力。

  女物娱乐:剪辑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方法吗?

  肖洋:其实剪电影我是第一次。第一,我们要说一点天赋的话,必须要有一点节奏感,这是作为一个剪辑或者是一个导演,必须具备的一个东西,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第二,技巧方面,就是多看片而且要多看技术精良的好片,什么叫技术精良的好片呢?《变形金刚》、《阿凡达》就是这样的片子,它的剪辑技巧是非常超前的。

  女物娱乐:冯小刚对剪辑有什么要求?

  肖洋:冯导是一个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导演,所以他的要求会比较具体,就是说这个片子在剪之前,他脑袋里面已经有数了。当然他也会先让你剪一遍,他拍的时候,就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很明显的指向性就知道,我们需要这么剪。

  女物娱乐:《非诚勿扰》和《唐山大地震》在剪辑技巧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肖洋:在《非诚勿扰》上我们用了一些小花招,包括用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来剪。有些地方为了显得幽默一些,用了一些稍微炫技的手法。但是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要去考虑的是如何真正把剪辑的方式藏到这个故事里面,你要用特别朴实的方式,真正把这个故事讲好,它要成为一个史诗般的故事的话,就不能让这种剪辑的方式跳出了故事的层面,来掩盖它内心情感的东西。因为这个故事首先它不是情节性的,就不是说先发生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它是一个讲述30年跨度的类似于散文式的电影。每个生活的切面,每次出来之后,就必须真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我们不能用非常冲击的剪辑方式来达到一种非常廉价的关注。我认为,它故事本身就很有力量,在看素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非常感动,包括看徐帆老师的戏的时候,我就想这种原始的力量就应该把它保存进去。

  4、《风声》特效执导:从零经验到获金马奖提名

  在接手《唐山大地震》之前,肖洋还参与了一部影片的工作,这就是陈国富和高群书合导的电影《风声》。在这部片子里,他的身份是剪辑加特效执导。在此之前,从未做过视觉特效的他,得到这个差事与陈国富找他剪片子的情形如出一辙。

  女物娱乐:《风声》这部影片你既是剪辑又是特效指导,这个双重身份有什么缘故?

  肖洋:华谊之前问我能不能做特效,我非常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便说能做,虽然先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他们还是决定让我来做。然后我们就去找一些行业里活好又靠谱的年轻人,

  组成一个临时的团队来做《风声》,后来效果还不错,获得了金马奖提名还去台湾玩一趟。

  女物娱乐:《风声》是一个商业类型片,你是如何剪辑的?

  肖洋:《风声》其实还是类型片的剪法,跟《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不一样,它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剪法,完全依靠要有节奏,每一秒都有事情发生,每一秒都会有力量推动继续往前进,然后缓的时候能缓的下来,急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干脆利落。所以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陈导教我很多东西,真正如何去剪一个类似于好莱坞他们成熟类型片的东西。

  5、《狄仁杰》:无奈剪掉刘德华和梁家辉喝酒戏

  徐克陈国富是众多国内年轻电影人的偶像。陈导之前的很多作品以及徐克导演的武侠片曾经都是被肖洋列为必看的导演作品,然而这一回通过电影《狄仁杰》他有幸与这两位大师级人物共同合作,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这部影片,肖洋在剪片过程中有着相当多的感悟,对一些不得不剪掉的镜头也有几分难以割舍。回望这几年,他一直在与华谊进行合作,也正是因为华谊提供给他这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以及他所带领的公司团队得到了巨大的事业拓展空间。

  女物娱乐:你怎样看待陈国富以及你与他之间的合作?

  肖洋:陈导最初在我看来就属于精神导师、偶像级别的人物。先前他的凡是流到大陆的那些碟我们都看过,像《证婚启事》、《双瞳》这两部,还有他写的一些关于讲表演的书,他监制的那些片子也都很喜欢。后来真正认识他,觉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怎么了不起呢?第一,他懂电影,他知道电影的要素是什么,什么节奏、剧情,不光是他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甚至包括文艺片也好、动作片也好、悬疑片也好、谍战片也好,知道把哪些东西放到一块能揉成好电影,不是对电影特别懂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他非常博学,我认为他的才华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这一方面,在哲学方面、在所谓的观念方面,一些东西是非常超前的。第二点,他对这个行业的感情,他真的是想要把华语电影行业发展起来,他很多努力是在这些方面的,比如说培养后备这些人才,为行业打开新的路径,去尝试一些非常先进的模式,以及怎么样让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下去,而不是因为盲目的追逐利益,陷入恶性竞争循环,让我觉得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有大的责任感的属于胸怀天下的人。

  女物娱乐:和之前不一样,徐克这次的《狄仁杰》剪得非常完整。

  肖洋:没错,《狄仁杰》的完整归功于什么呢?我觉得第一是剧本的基础,它是一个非常连贯、逻辑上非常严密,一环扣一环的故事,不能随时插出去,然后来一段,因为他人物的关系都是时时相扣的,这个是首先决定了不可能太散。第二,我觉得还是陈导,他在后期修改过程中,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努力,而且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是细节处让人眼睛一亮,而且整体看下来,让人胸中充满豪情,感觉讲的真的是那个大时代的故事。让人出了电影院以后,觉得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的猥琐,那个时候的人怎么那么自信。

  两个导演合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非常讲究电影的情怀,徐克导演每部片子都会侠气,什么叫侠气,大家都会想到徐克的电影,别的就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等等,但是徐克还是他独有的吧!另外就是对家国、对天下、对悲天悯人的这种情怀,它是需要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地方,才能总体把握这个电影中这种情怀出现,而不仅仅是追求那种情节上的吸引,视觉上的冲击,所以在这一层上面,让我们感觉这个片子是非常完整的,而且是统一的,我认为这种东西,是一部电影最值得宝贵的素质。

  女物娱乐:《狄仁杰》剪辑如何分工?

  肖洋:现场还有另外一个剪辑叫做邱志伟,他是前期在现场剪,后来跟徐导剪完了一次以后,剩下就是调整的部分,就移交到我这边来,然后我和陈导还有徐导在一起沟通来进行后面的工作。因为影片是用高清摄像机拍的,所以就会有大量的素材,然后我们剪辑起来也就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当时也是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吧!

  女物娱乐:众多素材中有没有特别喜欢却被剪掉的?

  肖洋: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就是梁家辉跟刘德华喝酒的一场戏,那时其实刘德华已经开始怀疑他了,但是需要揭穿他之前,跟他喝了一次酒,俩人还吟了几句诗,我觉得那个还挺有味的,意思是话里话外劝他要悬崖勒马,但梁家辉还在装傻,或者是用吟诗表达自己心意已绝等等,就是这种非常徐克的东西,但是由于后来因为在整体上,这块的逻辑稍微有点儿小问题,跟后面的情节有点儿冲突,所以忍痛就把它去掉了。

  女物娱乐:怎么看待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肖洋:我觉得作为一个算是创作型的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自己一定的独立性格,跟大家都会有合作,但是我们会有一个评价,就是说真的是,我们做专业的人,那我们合作的也尽量跟专业的,不管是投资方,不管是发片商,还是像华谊这样的大公司,哪怕只是一个小导演、年轻导演,这样的话,我觉得是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6、关于剪辑的练习:杜琪峰电影节奏特棒

  肖洋尽管现在算是小有成就,但他依然称自己为这个行业里的新人。从最早少年时混录像厅开始关注各种类型的电影,到后来学习剪辑时的拉片练习,一直到现在,仍然对这个行业涌现的新技术新知识在进行学习,同时又不断思考,从技术层面以至整个行业有着一些自己的判断与认识。

  女物娱乐:谈谈对你剪辑帮助特别大的片子?

  肖洋:我先说一部比较极端的日本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看了以后就把它拉了很多遍,它里面的剪辑方式完全是反常规的,后来我看到这个导演的时候,心里觉得挺震撼的,他是个老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非常年轻、意识很新的导演,人家那些东西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还有一个导演埃德加·赖特,他拍过两部片子《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他剪辑的方式我觉得挺好玩儿的。其他的一些文艺片,让我知道怎么把它慢下来,比如说像岩井俊二的《燕尾蝶》、《彩虹女神》,还有一个短片叫《ARITA》,那些都是剪的慢的,特别好的这种例子,就是说只要你能安静下来看这个片子,你会到那种节奏里面去。我拉的片子最多的就是《勇敢的心》,因为它包含的类型很多,情感戏、动作戏、大场面的群戏,还有各种场景的变换,包括与特效的结合,在95年的时候它就已经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国内就是杜琪峰的片子,我也每个都看过,尤其是有几个片子我特别喜欢它的节奏,像《PTU》,再就是《枪火》,包括《暗战》节奏也是特别棒,而且是自成一格的,就是他的片子,让你感觉到东方的神韵在剪辑上,我感觉到这些东西,跟美国和欧洲的不是一套,这些也是对我启发比较大的,但是还没有机会尝试用这些东西,也许将来自己的项目我觉得可以用上。

  女物娱乐:除了拉片子,还有这么一个学习过程?

  被访者:我们会尝试一些比较搞笑的训练方法,比如说《放逐》,那场不有枪战戏吗?下来大家说,我们现在把它重新剪一遍,把它剪成另外一个故事,看是什么样的,把台词重新配,就用这些镜头,你看讲什么故事,有的讲的特别搞笑,有的是二奶追杀令,就各种方式都出来了。包括原来跟中影做过一个东西,拿他们当年出的片子,像《投名状》这些东西,剪一个关于黄牛票的事,这个片子在网上现在还能找到,就讲那年特别难买票,抓了很多黄牛,,素材就是这些素材,看你能不能真正把它讲出不同的故事,这也是剪辑工作,就是说你随便改,你随便用,但是就这么些,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将来我们的电影确确实实非常有用。而且后来我发现陈导非常擅长这些东西,其实在做《风声》的时候,我们改过结局,在拍的时候,根本没有拍另外那个结局,都是因为在他指导下,我们把整个素材重新搜了一遍,每一帧,每一段,甚至NG的镜头我们都找到,终于找到一种可能性,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圆,我当时就觉得,这才叫剪辑。

  女物娱乐:怎么看待剪辑?你未来会有更多同行进来,对他们你有何建议?

  肖洋:我觉得真正的剪辑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就是看不出来的那样,这才是好的剪辑。但是剪辑这方面,其实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叫做剪辑,无非就是说,它虽然有一些约定的成规,但是它一直不断的被打破,在整个电影发展过程中,它没有什么规律,最终表现一个理由,你怎么样看这个故事,你觉得怎么样讲这个故事会比较动人,这实际上是剪辑所最重要理解的东西。

  在我的经验里面,如果你坚持,坚持五年,你都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每天都在充实自己,每天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来做,我不相信你碰不到机会,因为现在这个行业里面靠谱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你只要是靠谱的,你马上就会被发现,这还是原来陈导给我提的建议。08年过年的时候,春节过完了以后,我们俩在一块聊天,他就跟我说他年轻时候的事情,就是说在你这个年纪,不要太在乎一时金钱上的得失,当你把头几个事情全部都踏踏实实做好,让人满意了以后,认可了你以后,你就会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随之而来的。我觉得也是这样的,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挺浮躁的,大家都想钻空子走捷径,其实真正的捷径就是你变得靠谱,那反而是最踏踏实实的东西,我不能告诉你在哪里有机会,但是你只要一直在这个行业里面,你靠谱肯定会有人发现你,而且很快。

  7、未来目标:合格的电影人就要为行业创立新标准

  肖洋最早成立的工作室叫威影时尚,后来更名为南北兄弟,现在的名字叫做天工映画,取“巧夺天工”之意。目前公司20多人,主营业务为电影的剪辑和电脑特效,眼下服务项目以及公司成员还在不断扩充当中,他也从当初纯粹的技术性人才逐渐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肖洋对公司的前景有一番憧憬与规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去实现当初公司成立时种下的梦想,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当然也会有更大的目标,虽然从年龄上来讲他很年轻,但是对于公司管理的理解以及行业风向的把握已经非常成熟,他的那些梦想终将会成为现实。

  女物娱乐:公司接下来是怎么一个计划?

  肖洋:我们希望做到帮助一个导演,假设你只是一个人,你谁都不认识,但是你又想让你在拍之前,有一个非常好的底子,就是我们为电影提供这样的服务,制作方面的服务吧!这是我们现在要达到的目标,将来要达到什么呢?我们也想自己做项目,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导演,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剧本,有点儿像皮克斯那样,我们自己的力量为我们自己服务。

  我们以后也做剧本也拍电影。第一部电影并不一定是我来做,可能我有很多事情分不开身,可能由我们工作室其他人来做。我们计划至少是明年、后年这两年之内,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东西,这是远景规划吧!在特效视觉方面,我们觉得是因为我们现在纠集了一帮算是国内比较牛的年轻人,从技术上面,大家都比较都想真的要给这个行业带来一点新的东西,一定要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标准,什么人叫做合格的电影从业者,从我们这些人开始做起,而且从我们这些作品能够说明问题,即使是头几部我们不赚钱,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