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我不爱你的钱 我的电影只给20个人看

2010/11/8 1:57:1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蔡明亮还带着他的团队去跟戏院老板谈判,跑校园巡回宣传,做包场放映……这些举措使得戏院渐渐开始接受他这种“慢不拉叽”的影片。在国外多次参加影展的蔡明亮,对于欧洲的艺术片待遇羡慕不已,他说在欧洲的戏院可以看商业片,也可以选择看伯格曼的艺术片,那个环境提供了观众选择的可能性。

上海美术馆展厅里的蔡明亮

上海美术馆展厅里的蔡明亮

《河流》海报

《河流》海报

《爱情万岁》海报

《爱情万岁》海报

《不散》海报

《不散》海报

  “如果我只爱你荷包里的钱,我当然迎合你。可我不是爱你的钱,我希望你变成好一点的、有质感的观众。有一个评论家说我的电影只拍给20个人看就够了,这20个人使很多人看到。”

  文、图/本报驻上海记者巩一璇、刘放

  他的电影几乎挣不了钱,看他片子的观众很少,作品在大陆市场几乎空白;他宣布退出台湾金马奖,却站在街头卖票;他是第一个被法国卢浮宫收藏作品的电影导演。

  2010年10月24日,第八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云集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台湾导演蔡明亮带着他的影像作品《是梦》首次来到大陆参展。

  美术馆总共四层,蔡明亮的展厅被安排在三楼的尽头。蔡明亮穿着一身黑色毛衣,标志性的光头,脚上还是那双永远脱不下来、不分春夏秋冬的夹脚拖鞋。他双手抱在胸前,站在没有开灯的展厅里,一言不发,对于自己展区门可罗雀的情况,露出一副“早知如此”的坦然状。

  “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正确使用”

  展区外放置了一排很旧的猩红色坐椅,这是蔡明亮在2007年从马来西亚一家早已废弃的戏院里搬出来的坐椅。灯光昏暗的展区内,交错放置了九排这样的坐椅,还原了戏院本身的布局。该作品曾于2007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以300万台币的价格被台北美术馆收藏,这种革命性的电影发行方式,是蔡明亮探索出来的一条“非主流”电影之路。

  坐在旧椅子上的蔡明亮这样解释这个作品创作的初衷:“我小时候是在马来西亚长大的,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母亲忙不过来,所以是和外公、外婆一起长大的。因为和年长的人相处,自己的空间很大,也习惯孤独,电影院在我的记忆里面很像一个庙堂,每次去看都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现在这种老戏院几乎已经拆除了,我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能让我们残存的记忆在现实中得到延展。”

  当观众坐在椅子上观看影片时,会发现片中的椅子就是自己正坐着的椅子,这种时间空间的错乱感颇有意味。在艺术道路上一向特立独行的蔡明亮,作品风格并不符合大众审美倾向,对此,他说:“我整个的电影创作都是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我带这个作品来就是为了展示我的态度,这次展览大概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真正的正确使用。”

  “电影院不是我跟观众沟通的渠道”

  1993年导演第一部《青少年哪吒》,一举成名,获得台湾电影界的关注,蔡明亮就这样奠定了他“新新电影”主将的地位,从那以后,蔡明亮获奖连连。1994年,蔡明亮凭《爱情万岁》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等;1997年,《河流》获柏林影展银熊奖、圣保罗国际影展影评人奖;1998年与法国合作的《2000年见闻》获坎城影展费比西奖;而后的作品《你那边几点》、《不散》、《天边一朵云》等都在国际影展上大有斩获。

  这个在业界受到肯定的导演,在市场上异常寂寞。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过于**露辛辣的画面,使得很多戏院不肯放映他的影片。

  从2001年开始,蔡明亮开始了和他搞创作一样独特的电影发行方式——自己跑到街上去售票。在台北美术馆门口,蔡明亮跟李康生摆了个摊位,站了8小时卖了50张票。小朋友来找他签名,他告诉小朋友长大了要来看他的电影。

  蔡明亮还带着他的团队去跟戏院老板谈判,跑校园巡回宣传,做包场放映……这些举措使得戏院渐渐开始接受他这种“慢不拉叽”的影片。

  这样独立作坊式的办法毕竟不能大范围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蔡明亮渐渐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我慢慢发现电影院不是我跟观众沟通的渠道。”

  从大学时开始创作舞台剧的蔡明亮,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编剧做电影创作,曾经也和所有电影人一样,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大银幕上被更多的人看到。然而,他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自己逐渐被边缘化,“怎么可能和一个巨人打架,这个系统把你归类为艺术片,还是一种不尊重的态度,认为你就是小市场,没人看的。”

  “做一亿个人的生意,是很辛苦的事情”

  蔡明亮的大多数影片都是节奏缓慢,人物动作缓慢,甚至没有几句台词,这让很多人不解。对此,蔡明亮回应:“我觉得人应该不断丢掉自己身上的包袱,我的个性比较向往自由,所以我希望一直丢一直丢,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极简风格。”

  对于蔡明亮的电影,很多人都觉得他这么多年没有变化,但在韩国釜山电影节上,韩国的影评人认为,蔡明亮的电影从2000年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只是因为他的风格很强烈,所以外在是很难看出来的。

  蔡明亮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坚持引起了电影以外领域的关注。2006年,维也纳为庆祝莫扎特诞辰250周年,邀请蔡明亮创作影片,这就是后来引起风波的《黑眼圈》;2007年,法国卢浮宫首次参与电影投资,并首次开放馆内从不公开的地窖和屋顶,这一切都是为了蔡明亮拍摄的作品《脸》。该片于2009年入围戛纳电影节,后被卢浮宫收藏。《脸》仅制作了10张DVD,以每张100万元新台币的价格销售。《黑眼圈》在参加当时那届台湾金马奖时,遭到评审的质疑,说电影的个人主义太强烈,蔡明亮当场宣布从此以后不再参加金马奖。

  创作及行事风格都颇强烈的蔡明亮,对于自己的作品越来越“非主流”也愈加坦然,他说:“这是个商业挂帅的时代,大家都没有什么方向感,可是我对自己的方向感很清楚,我的作品出处不需要和别人一样,找我的都不是为了赚钱,而且如果你想做一亿个人的生意,是很辛苦的事情。”他认为电影不一定要在主流市场被看到,当它换一个地方被看到的时候,可能对观众的培养是一个新的尝试。

  “人是有限的,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

  熟悉蔡明亮作品的人都知道,在他的八部电影里,永远都是一个男主角——李康生。这个高中毕业后参加大学联考落榜的男生,自己打工赚取补习费,一天在电玩游戏室被路过的蔡明亮发现,从此踏入演艺圈,而他出演的每一部影视作品,也都是蔡明亮的电影。除此之外,蔡明亮几个御用班底,台湾女演员杨贵媚、陆奕静,台湾男演员陈昭荣,几乎就是这几个人换来换去地演。有人疑惑,老是拍这么几个人不会拍腻吗?不怕观众看腻吗?

  “我觉得人是有限的,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不太发展主流的价值观,我从来没想过我要成为一个说故事的人,我要拍越来越厉害的作品,我只想拍我感兴趣的东西。”这个对“追着世界跑”没有兴趣的电影导演,笑称自己已经差不多要进棺材了,不用在乎那么多外界的看法。他认为自己被命运安排为一个做创作的人,就应该要珍惜这个位置,这是他的任务,所以就尽量自由地去发挥这一块。

  拍《脸》的时候,蔡明亮的母亲刚过世,他看着她,跟家人说“妈妈要走了,不要吵她,心里诵经,不要出声”。“那一刻我看到一个生命的庄严,呼吸从急促到缓慢再到急促,最后就像一个油灯,油尽灯灭。我几十岁了,再重新看我的创作,我的人生真的是镜花水月。像我这样一个导演,走了十几年,都在街上卖票,所以我很珍惜当下的状态,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永远拍不到了。”

  “你不能怪我没有去做冯小刚”

  蔡明亮的影片总萦绕着深深的怀旧情绪。老风俗、老歌、老电影,这些濒临消失的文化常常出现。他最迷恋的场景之一是老电影院,《你那边几点》里有电影院的场景,《不散》更是发生在电影院里的故事。那些孤独的人隐藏在暗处,任影像与时间一起飘移。而获得了创作自由的蔡明亮本人也处于自我的孤独中,没有在大银幕上出现的作品都进了美术馆和博物馆。但蔡明亮本人却不认同旁人对他的作品做出“曲高和寡”的评论。“我的作品进博物馆绝不是高调,而是更加平民化,那个门敞开得更大。”因为博物馆的档期一般都有两个月甚至半年,是电影院不能比拟的。

  在国外多次参加影展的蔡明亮,对于欧洲的艺术片待遇羡慕不已,他说在欧洲的戏院可以看商业片,也可以选择看伯格曼的艺术片,那个环境提供了观众选择的可能性。

  在被问到这么多年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平衡时,蔡明亮的回答很戏谑,"这个市场上已经有冯小刚了,我不做会有别人来做,你不能怪蔡明亮没有去做冯小刚。"蔡明亮认为,他坚持电影创作是手艺活,"我从来没有用过一个特效镜头,看上去很特效的镜头其实都是等出来的,比如一朵彩云的变化、一只蝴蝶的飞舞,等的过程很漫长,但等出来的那种生命力是非常感人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