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价格虚高谁之过?自制剧成灭火器(图)

2010/11/12 9:37: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制作公司喊冤:大腕片酬高  张柏芝阔别荧屏四年,片酬翻了五倍,接拍《杨门女将》创下1000万元的天价;谢霆锋出演武侠剧《剑侠情缘》,片酬900万。

谢霆锋电视剧片酬高

谢霆锋电视剧片酬高

张柏芝电视剧片酬高

张柏芝电视剧片酬高

《黎明之前》海报

《黎明之前》海报

吴秀波、海清将主演《心术》

吴秀波、海清将主演《心术》

  在近期召开的首都制作业协会“秋交会”上,不少电视台表达了要在自制剧和定制剧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因为现在很多由制作公司生产的电视剧已经超出了部分电视台的购买能力,面对电视剧卖价高到近乎离谱儿、演员片酬打着滚儿地往上翻、电视剧插播广告越来越长的行业现状,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有苦要言。

  行业现状

  电视剧价格“虚火旺”

  制作公司喊冤:大腕片酬高

  张柏芝阔别荧屏四年,片酬翻了五倍,接拍《杨门女将》创下1000万元的天价;谢霆锋出演武侠剧《剑侠情缘》,片酬900万。二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抢钱夫妻”。另有消息称,两三年前海清的片酬还是四五万一集,在最新开拍的《请你原谅我》中,海清的片酬已经达到22万/集,刚刚凭借《黎明之前》蹿红的吴秀波片酬达到16万/集。

  中北电视艺术中心董事长尤小刚直言不讳地指出,“电视台买片时就要有明星,明星的片酬又那么高,为什么?一个腕有五十个本子等着他,他能不提价吗?”鑫宝源公司总经理丁芯表示,天价片酬只是个别现象,“其实好演员还是稀缺资源,这两年不就林永健、海清、吴秀波出来了吗?再说,编剧的片酬、导演的要价都在涨。”

  金英马影视公司掌门人滕站分析说,“现在做煤炭的、做钢材的都介入演艺圈,投资缺乏理性。”华录百纳副总罗立平认为,电视剧价格虚高的现象的确存在,“电视剧的制作门槛不是很高,各种资源都想挤占空间,热钱很多,有跑马圈地的现象。”不过,罗立平并不认同绝大多数剧目是“漫天要价”,“投资就想高回报,这是无可争议的。在成本可控和发行价格可控的前提下,各个公司对利润多少的追求肯定不一样,至少华录百纳肯定没有干过漫天要价这种事儿。”

  电视台叫苦:“期货”风险大

  对于“电视台购片只看明星”的说法,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是现在制作公司卖的都是‘期货’,电视台看不到东西,大腕和靠谱儿的班底对品质是一种保证。如果双方都更理性一点,公司愿意等片子拍完再卖,电视台肯定不会只看明星。”

  北京台影视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电视台预购时甚至连剧本和成片都看不到,风险其实很大,“人们总认为是电视台把价格炒起来的,错了。双方都应该后退一步,现在公司方是卖期货,也就是很多公司是在拿着电视台兜里的钱赚钱,而电视台又什么都看不到,但你不买他买,造成价格飙升,整个市场被伤害。再拔高点说,某某台高价买了独播剧,后来发现不好,准备放在地面台播出了,这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至于“明星大腕”能否决定剧目成交,该负责人客观地表示,“我认为团队比演员重要,当然不能全是生脸,比如有个腕,其他人是二线的,没问题。如果只认大腕肯定是要吃苦头的,十年前的《蓝色妖姬》就是个例子。”

  业界分析

  自制剧成为“灭火器”

  无论是演员的天价片酬,还是电视剧交易价格屡创新高,不可否认,都是市场决定的,可能不理性,可能很无序。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出台‘没有资金、没有剧本、没有班子、没有片花不能预购,拍多少进度才能预购’的规定,或许能解决些问题。”但正如罗立平所说,“现在就是市场经济,也不是某个部门想调整就可以立刻调整的,行业有行业的规律,播出有播出的诉求,愿望和具体的事情是两码事儿。”

  电视台方面如今只能自救,一方面好的市场剧肯定还得买,另一方面开始或加大自制剧和定制剧的制作。某电视台业内人士透露,“好片子电视台是没有话语权的,《心术》(六六编剧、吴秀波主演)首轮四家卫视,每家每集就开价40万,这类被看好的剧就是电视台和公司的博弈。但现在市场上好剧必定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中等水平的剧,电视台做自制剧和定制剧的话,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有播出的优先权,假设都是中等水准,我们不会像某些公司,一个成本每集二三十万的剧,就敢要到八十万、一百万,我们自己卖到五六十万行不行。所以,电视台做自制剧或定制剧有一个平抑价格的作用。不用谈制播关系的问题,只要对市场是有利的、是推动的,都可以尝试。”

  对于自制剧和定制剧能否平抑价格,丁芯基本赞同,“‘按质论价’才是合理的。现在电视剧的水准就像是金字塔,每年真正的好剧也就是10部左右,像是塔尖儿,这些剧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对于大多数中等电视剧就漫天要价的现象,自制剧和定制剧倒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现在做一部好剧毕竟成本越来越高,价格怎么可能会不高呢?”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发行部主任曹平(曾发行过《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等作品)也认为,自制剧和定制剧并不会挤压公司的市场,“好剧永远有市场,现在就是好剧太缺。往前看的话,好剧肯定还是要加大成本,电视台和公司能够更趋理性地合作。”

  晨报记者 冯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