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导演金基德(资料图片)
专题策划:陈弋弋
专题采写:覃覃
女物娱乐讯 近日,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罹患社交恐惧症并开始隐居生活的消息传出后,引来各方关注和猜测。金基德隐居?金基德病了?
曾经在柏林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奖的金基德,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例子,虽然频频代表韩国在国际电影节拿大奖,但他的电影曾发生过韩国全国只有1000多人次观影的事,令他灰心发誓今后所有电影都不在韩国本土发行。近两年没有新作面世,让人怀疑到底是他放弃了市场,还是已无力再战市场。隐居的消息传出后,猜测的声音越来越响。金基德的“病”关联的已远远超过身体的层面,特别是在中国大片纷纷谈钱,艺术影片市场越来越萎缩的今天,这变成了一道电影和市场的论题。
女物娱乐就此采访了国内三位以艺术片起家的导演贾樟柯、王小帅、李玉,听他们谈论了对金基德之病,以及艺术片导演在国内生存现状的感想。贾樟柯直言不喜欢金基德,认为他是走火入魔的独立导演,并称他的行为是向大众撒娇;王小帅对于金基德在本土受到的冷遇颇为同情及无奈,自嘲“小心不要当了金基德”;李玉则坦言非常欣赏金基德的作品,认为无论外界因素如何改变,拍好自己的电影最重要。
导演贾樟柯
贾樟柯:金基德是走火入魔的独立电影,没有艺术价值
贾樟柯与金基德相遇于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其时,二人携带各自的作品《站台》与《漂流欲室》来到威尼斯丽都岛,并由此结识。谈到金基德突然选择隐居的消息,贾樟柯似乎并不惊讶,并直言一直以来并不认同金基德的拍摄模式,双方也没有走得太近,“他好像好久没拍片了,他以前拍片的速度节奏都比较快。但我当时并不是很看好他的制作模式,他总是十来天,用最少的团队成员拍一出电影。刚开始我也觉得挺好的,因为他的意图是希望打破电影拍摄的某种模式,但后来自己也成为了一种僵化的模式,挺单调的。这也是后来我们没有走得太近的原因,大家在创作上的想法不太一样。”
金基德的电影在韩国并不卖座,并曾表示过不想再在本土发片。贾樟柯认为这种态度太过斗气,有点跟大众撒娇的感觉,“我不认同他的概念,你做这样的电影应该也预料到这样的遭遇,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包括杨德昌导演也试过这样,他之前电影在台湾发片不理想,《一一》拍摄完后,他也说不在台湾上映。我觉得太跟大众斗气了,不必要。有点向大众撒娇的感觉,无论是说永远不在韩国发片,或是永远不在本土市场出现,类似这种都是撒娇,我不太认同这种做法,你把自己看太什么了,难道韩国没有金基德电影就不精彩了吗?我不太认同这种做法。”
有人认为金基德的隐居和自闭是艺术片导演的悲哀,并因此联系到中国艺术片导演的生存空间话题,但贾樟柯认为这只是考验个人有没有办法,“是他自己太缺少办法了,还是有很多办法吧,是他不懂怎么弄而已。还是能找到自己的空间和方法的,特别中国现在经济这么活跃,空间很大,总会有一个办法。感觉很困难的人,应该是自己没有办法的人。我们要变成一个自己强有力,有办法的人,而不是一个抱怨市场的人。”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找投资难一直是许多导演抱怨的话题,但贾樟柯说他焦虑的刚好相反,“我没有这种焦虑,我的焦虑是钱太多了,不知道要怎么用(笑)。导演应该是很强悍的,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最后,他还坦率地表示不喜欢金基德,“我非常不喜欢金基德,我觉得他是走火入魔的独立电影,我觉得他艺术上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哗众取宠。”
导演王小帅
王小帅:不要把艺术类导演赶尽杀绝
王小帅对于金基德在韩国遭到的冷遇显得颇为无奈,认为中国、韩国、日本的许多艺术片导演的遭遇其实很相似,“金基德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我也见过他几次,聊过一些对电影发展的想法,例如他这种导演,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但回到本土,无论在意识或者的观念上都跟不上。这也是一个现象吧,日本也是这样,从黑泽明开始,国内不受欢迎,但国际上影响很大,韩国、中国其实也是这样。”
谈到国内艺术片市场的有限空间,王小帅直言这种状况已存在很长时间,短期内无法改变,只能把金基德作为前车之鉴,提醒大家要尊重多元化的创作,不要把艺术类导演赶尽杀绝了,“国内这种状况存在很长时间了,毕竟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时间做商业化的积累,无暇顾及其他类型片子的存在,无论是中小型或者艺术类型的片子。”有什么办法可以兼顾这种非商业类型的片子呢?“现在来说可能还是言之过早吧,大家还在往前看呢。所以说拿这个事情来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只能把他当做前车之鉴,多做一些预防的工作,提前对这样的事情做准备,那我们中国电影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兼顾多元化,培养市场,这样可以帮助一些非商业的电影,让一些有独创性原创性的导演有生存空间。这样电影的发展更健康一点。”
至于王小帅自己打算怎么面对这“残酷”的电影市场,他则调侃说道:“很难吧,小心自己不要当了金基德。”
导演李玉
李玉:中国导演压力更大
李玉很欣赏金基德,且一直关注他的作品,但她不认为金基德拍的是非商业类型影片,反而认为他的电影充满商业元素,“金基德的电影其实非常商业,里面的坏男人和***这些元素如果在美国电影里是绝对的商业元素,属于很典型的类型片。”
比较韩国和中国电影导演的生存状态,李玉认为中国导演压力更大,反而更强大,“要比较的话,有人觉得中国导演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有审查制度。但我觉得越是压力大,就应该越强大,这样会推动你用更高明的方式表达自己,毕竟我们现在不是求生存,而是求发展。”对于金基德的选择,李玉觉得是个性的关系,“每个导演的发展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例如韩国有那么多明星自杀,但中国还是比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都调侃说:在中国信任危机空前的时候,倒没听说哪个导演得了社交恐惧症,中国人很强大,神经像水桶一样粗。”
中国电影市场今年的目标是票房一百亿,当许多人对这个天文数字充满期待的同时,李玉却认为中国导演到了“全民焦虑”的时代,“不管许多导演承认与否,我认为现在是到了全民焦虑的状态,这个‘民’是指导演。不断出现的票房新高刺激着每一位导演,我自己也曾经很焦虑,但我后来想开了。因为有一次焦雄屏老师跟我说了一个事情,法国2007年的时候票房创下新高,全国都很高兴,因为终于证明法国不仅能拍艺术片,还能拍赚钱的电影。但在这情况之下,不少人开始反思,经济确实发展了,但人民的思维是否跟上去了呢?不少人开始反省,走的太快,留下来的到底是什么呢?”李玉坦言这种不同的声音非常难得,“在经济提升的情况下,依然有一批人在反思,提醒大家走的太快的后果。所以,我觉得还是沉下来,慢下来,拍一些好的作品,但同时能赚钱,这才是最重要。”
链接:
金基德简介:
韩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上世纪90年代在法国学习绘画,影片带有明显水墨画底蕴,同时又以大胆和***著称,因此很多时候都受到争议。他作品的爆发力已经作为韩国电影的一个标志存在。《漂流欲室》在威尼斯影展上引起了轰动,《海岸线》在釜山电影节被选为开幕影片的时候,也引起了韩国很大争议。
另外,他的电影成本之低,速度之快也堪称一绝。《撒玛利亚女孩》斥资约三百多万人民币,十一天拍摄周期,却在2004年和《房间》一起连续摘取柏林和威尼斯两大电影节最佳导演桂冠。其他代表作还包括《坏小子》、《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间》等。
贾樟柯简介:
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海上传奇》获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
王小帅简介:
1989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处女作《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电影诞生以来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时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扁担·姑娘》入围199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角逐金棕榈大奖;随后的《十七岁的单车》获得51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5年的作品《青红》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左右》,受邀参加2008年柏林电影节最终获得银熊奖;《日照重庆》入选2010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李玉简介:
生于1973,曾担任东方时空记录片导演工作,2000年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一部记实风格的故事长片《今年夏天》。代表作包括《红颜》《苹果》等,今年的新作《观音山》获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