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妙手偶得东方神韵
“我把一生比喻成四季,这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我想要表达的是人生的喜忧参半。这个喜忧参半只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根据每个人的阅历、理解力不同,我相信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这不是一部看一遍就能明白的电影,我相信每个人每次看,都能看出不同的内涵来。”
——金基德
客观的讲,《春夏秋冬又一春》并不是金基德最知名的电影,也不在影响大的范围之列。而主观一些讲的话,笔者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影片,最起码,《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笔者认为金基德最圆满,最行云流水的一部作品。影片还是颇多符号隐喻,与其余影片的符号隐喻埋藏得深相比,本片是大家都可以理解。
影片用季节划分,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春天,老僧与童僧在寺院里。童僧性顽皮,把石头绑在小鱼小蛇身上。老僧看到后,如法炮制,把石头绑在他的身上。第二部分,夏天。转眼间十七年过去,童僧变成了少年僧人。一个少女来寺院养病。青年僧人动了凡心,爱上了少女,并尝了禁果。老僧送少女出寺,少年僧人也偷偷还俗。第三部分,秋天。若干年后的秋天。已经成为青年的还俗僧人又回到了寺庙。他因为嫉妒,杀了妻子,警察正在追捕他。老僧点化他,命他篆刻《般若经》。天亮时,青年人被警察带走。第四部分,秋天。出狱后的杀人犯,已是两鬓秋霜的中年人。他又落发出家修行。此时的老僧早已经圆寂。一天,一个女人将婴儿丢在寺门口,中年僧人收养了他。第五部分,又是春天。已经变成童僧的婴儿,和师傅小时候如出一辙……
整部影片,把人的成长、欲望、反思、救赎,都描写得入木三分,并且极具东方神韵。每一个画面都干净,纯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之美。但这部影片至今影响不是最大,可能就是因为少了以往影片中的残忍吧。很多观众,乃至影评人都认为金基德由暴戾转为救赎的分水岭是《撒玛利亚女孩》,实际上该是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
《撒玛利亚女孩》
《撒玛利亚女孩》:两个花季少女的悲情故事
“《撒玛利亚女孩》的灵感是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突然想起的。”—金基德
《撒玛利亚女孩》荣获了当年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这是金基德首次在国际影坛上获得超级大奖。金基德的作品一向涉及暴力、残忍、毁灭等内容,但这部影片与《空房间》等不同的是,金先生探讨的是如何救赎的命题。片子从始至终弥漫自我救赎与精神救赎的拷问。影片主要分为三部内容。故事叙述两个花季少女倚隽和洁蓉依靠出卖贞洁实现去寻找的梦想,当梦想破灭之后,洁蓉自杀而死,倚隽却在卖淫中找到了救赎的方式,净化自我的灵魂。
该片又名《欲海慈航》,救赎是这部影片不变的主题。“撒玛利亚”语出《圣经》,意思是指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上帝服务的女人,她们把卖身得来的钱全部上交给教堂。或者不要钱,但发生过关系的人必须信仰神。洁蓉虽然是风尘女,但她的脸写满纯真,倚隽将钱还给那些嫖客时,她并不当自己是***,而是认为自己在奉献,在救赎,救赎嫖客,救赎洁蓉,救赎自己,父亲拿起电话自首,也是在完成救赎,偿还自己的罪孽。
《空房间》
《空房间》:戏里戏外都是戏
“我也不知道是真是虚,我只是尝试让我的概念与想象力接近真实。”
——金基德
继《撒玛利亚》荣膺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之后,《空房间》又摘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狮奖。这对于金基德来说,又是一个特别大的成功。平心而论,《空房间》的冲击力,并没有《漂流欲室》大。在影片获奖之际,他说过:“能在威尼斯获奖是因为观众没有带着任何偏见来看这部电影,但在韩国,如果我期望支持率达到50%,那就是我错了。”他说的没错,他已经习惯了观众对他影片的争议。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致使这部电影也不招韩国观众待见。影片的女主角李成延,曾拍摄“慰安妇写真”,而被称为“韩国公敌”。李成延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道歉,还给曾经做过慰安妇的老奶奶们当众道歉,但韩国民众还是不领情,还有大学生提出她应该自杀谢罪。在当年的2月,李成延就说过会退出娱乐圈的话。可想而知,这样的影片要是上映,会有什么样的反响。所以,影片一直到在韩国上映,也没有做太大宣传,特别低调。
但《空房间》在艺术上的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惜字如金,在本片中达到了极致。88分钟长的影片,只有三句台词,分别是:“啊”、“吃饭了”、“我爱你”。代表着全片精髓的“我爱你”,还是在70多分钟的时候。即便如此,影片却看着不闷,不同的场景,让影片支撑得非常丰满,从中也可以看出曾为画家的金基德的美术功底。同时,对于国内观众的不买账,金基德也在威尼斯找回了点自信,他说过,以前的电影都是评论家喜欢,这次的《空房间》曾参加过一个“未来的批评家奖”,由26个普通青年观众选举,没想到的是,竟然有25个人选了他。
《弓》
《弓》:一部纯粹的欲望之作
“在这部电影中,我想思索一个问题,当我们老了,是否真的对一切事情都无能为力了?我觉得,无休止地渴求一件事情是美好的。”
——金基德
金基德的所有作品,都和性、欲望有关。这部《弓》也不例外,并且《弓》可以说是一部异常纯粹的“欲望”作品。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行船的老人,捡到一个8岁的小女孩,就养了起来,说等到女孩18岁的时候,和他结婚。日月轮回,时光荏苒,十年的岁月马上就要到了,少女就要成为这个老爷爷的新娘。女孩在这十年之间,从没有下过船,始终是在船上生长,接触的对象,主要就是老人。偶尔,有搭船的男客人对少女不敬,老人的箭会嗖的一声射出去。由于少女接触的人少,连每天的洗澡,都是由老人来洗,所以她对俗世的礼貌与道德准则并不在意,其中一个当着客人的面撒尿的场景,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从这之中,可以看出,少女所代表的是人类最纯粹、最原始的欲望。而老人虽然年龄已过花甲,却依然在渴求着,追寻着这种欲望。并且,老人对欲望是充满着神圣感和仪式感的。要不怎么会约定在女孩18岁生日那天。
但哪怕是最纯粹的欲望,想圆满的话,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少女和一个经常来船上钓鱼的大学生相爱了,大学生要把少女救走。少女18岁的生日到了,大学生划着小船来救少女,而老人向着少女所在的船射去了一箭……这个情节,是最具金基德化的情节。少女和代表着老人化身的箭***,并流出了处子之血。之后,老人随着大船沉没,少女与大学生划着船走向未来。影片中的老人,是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体,却依然有着人类最原始的生命活力。而少女,则既要完成对老人养育之恩的报答,以及那个18岁承诺的兑现。只有在完成了那段“箭缘”之后,他们才都能找到各自的未来。可以说,这是金基德电影中相关欲望,却很少残忍意象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