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艳雯 从银幕走向荧屏,全民3D电视的时代是否已经真正降临?日前,本报记者在沪试看了国内首部3D电视专题片《3D看世博》。通过观看发现,从世博园区的美食饕餮盛宴,到中国馆内的《清明上河图》,3D电视呈现的影像画面可谓栩栩如生。不过,佩戴红蓝眼镜所造成的偏色叠影现象,令实际观看效果稍打折扣。
从《上海2011新春群星大联欢》短短六分钟内3D歌舞秀的“初露峥嵘”,到即将于大年初一登陆ICS外语频道,带领观众畅游世博风光的电视专题片《3D看世博》,在普通观众眼里曾经遥不可及的3D节目,难道如今真的已经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吗?带着这一疑问,本报记者近日率先体验了《3D看世博》的观看效果。从戴上红蓝眼镜的看片效果来看,3D电视节目的实际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在《3D看世博》的制作人高嵘看来,不少观众首次用红蓝眼镜看3D电视确实会有很多不良反应。“红蓝眼镜肯定不是很完美的东西,但却是现阶段的唯一方式。”高嵘透露,今年春节将向全市发放200万副红蓝眼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想先提高3D眼镜的覆盖率。”
此外,高嵘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出售的3D电视其实离普通百姓家庭依然遥远。“我们这台电视是50英寸的松下3D电视,市面上要卖一万六,随电视机还会附送两副专业的3D眼镜。”而除了电视机造价不菲以外,千元一副制作精细的3D眼镜好像奢侈品,也令不少人对其望而却步。不过对于居高不下的售价,高嵘还是非常乐观:“现在国内生产的3D电视要便宜一些,大概在一万块左右,我估计过个几年,等3D电视真正普及,价格应该还会下降至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