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巷》五十年世道人心 述三代夺宝情仇史

2011/3/15 10:33:3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尽管故事主线都是围绕着“金镶玉”这件国宝展开,但是《锣鼓巷》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还是中国人最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正式有了这种简单却又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主题,再加上夺宝大战的故事主线,《锣鼓巷》一剧才更加具备了引人入胜的品质,也才有了磅礴大气的史诗格局。

丁志诚彰显朴素爱国主义

丁志诚彰显朴素爱国主义

刘威正邪难辨

刘威正邪难辨

《锣鼓巷》被称夺宝版《大宅门》

《锣鼓巷》被称夺宝版《大宅门》

港星表现亮眼

港星表现亮眼

  女物娱乐讯 年代类型剧以地理坐标入题,是如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尤其是那些已经存在有些年头,为世人所熟知,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特殊意义的地理坐标。其实在很多时候,这些简单的名称已经承载了太多标注地理方位之外的深刻含义,其中当然包括了许多显性的、众所周知的曾经发生在这些地方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同时,也有许多隐性的,或许不足为外人道也,只关系到几个家族,甚至是个别人,但是却刻骨铭心,甚至缠绵几代人、数十年的恩怨情仇。但是,尽管如此,尽管在这些地方或许发生多少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大事小事,甚至是有多少的家庭在这里兴旺发达、妻离子散等等。地理坐标始终还就只是一个地理坐标,它绝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发生改变,它只是静静地屹立在那,保持着冷静甚至冷漠的态度,默默地旁观着人类的繁衍声息、你争我夺。

  大型年代剧《锣鼓巷》就是如此,以北京城著名地理坐标为故事主要发生地,实际讲述的却是在这条小胡同里,几户普通人家绵延三代,围绕一件国宝而来的恩怨情仇故事。故事的起源是满清末年,大内皇宫中一件国宝“金镶玉”的失窃案,几位御前侍卫及其家庭在之后,中国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背景之下,围绕着这件国宝,或阴谋抢夺、或誓死保卫,所展开的数十年争斗。

  剧集延续了京派剧集地道纯正的风味,精心描摹了一幅自满清覆亡,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五十年间,北京城的浮世风情画卷。同时编导借一场缠绵五十年之久的“夺宝”大战,巧妙地将剧情编织得引人入胜,又出人意表,剧集结构紧凑,十分具有可看性。此外,王刚、刘威、丁志诚、朱琳、张耀扬、叶静等京港两地,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都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剧情张力十足,是近两年不可多得的京味年代大戏。

  此《锣鼓巷》非“南锣鼓巷”

  在如今的北京城里,“南锣鼓巷”是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其保存完好的元明时期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以及依托四合院而建立起来的酒吧一条街,吸引了无数到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前往流连。在这条既保存了最原始、最浓郁老北京风情的巷子里,古老与现实相互融合,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错觉。

  但是显然,电视剧《锣鼓巷》与我们所熟知的“南锣鼓巷”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却又不尽全然相同。首先,最直接的关联在于,电视剧《锣鼓巷》的发生地确实就是在如今的旅游胜地这一块范围。满清年间,锣鼓巷因为坐北朝南、拱卫着紫禁城,历来都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场所。所谓北京城“北贵”之首,许多著名的朝中大臣旧邸都在锣鼓巷,比如铁帽子王僧格林沁,荣禄等等。即便是满清覆亡之后,锣鼓巷依然以其环境清幽,居住条件舒适,吸引了大批名人居住到此,算得上当年北京城著名的“富人区”。

  《锣鼓巷》一剧所讲述的故事,辛、程、吴三家破落贵族,几进几出锣鼓巷,几代人的梦想,孜孜以求的不过也就是能够在象征着权势、地位的锣鼓巷安下家来。这一思想可以算得上是整部剧集所有人物所作所为的最原始动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电视剧《锣鼓巷》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简明的家族“锣鼓巷“奋斗史,稍稍引申一下,《锣鼓巷》大概也潜藏了无数当今“北漂”渴望在这北京城、皇城根下扎根死磕,占有一席之地的最简单朴素渴望吧?

  至于不尽相同的地方则在于。当如今的游客流连在锣鼓巷中,坐着板儿车穿街走巷,看着身旁掠过的一幢又一幢名人故居时,或静谧怀古,或大呼小叫地拍照留念,丝毫不顾忌打破了这幽静胡同的氛围。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多存有的只是一些寻幽探奇的过客心理罢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联想到,在这一片郁郁葱葱、幽静的胡同里,曾经发生过多少喜剧、悲剧和惨剧,更不可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在每一块墙砖、地板上,可能都寄托着许多前朝旧人的情思、感伤。

  正如《锣鼓巷》一剧当中,辛、程、吴三个大家族,付出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挣扎求存在五十年乱世当中。一方面固守和坚持着大家传统,维持着或许仅仅只是虚荣的家门不坠,为的难道仅仅就只是将“国宝”归还国家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吗?不尽然,当如今的“南锣鼓巷”已经蜕变成时尚、矫情的不夜休闲场所之后,当年《锣鼓巷》里曾经发生过的数世纠缠,或许也只能在电视剧里,让观众们惊心动魄一下了。

  朴素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史诗大戏

  《锣鼓巷》一剧的开篇很有意思,特别演出的王刚把玩着“国宝”,仿佛让人穿越到了他主持的一系列以寻宝、鉴宝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当然这个开局也以雷霆之势,迅速地开启了一场“夺宝”大战。

  古玩,近两年在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民间,借助电视等媒体的强大推广作用,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全民性运动。而伴随古玩而诞生的寻宝、夺宝大战也同时成为影视创作的一块巨大市场。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城,历来都流传着许多与古玩有关的惊心动魄的传说、故事。以此为题展开故事,确实起到了先声夺人又暗合潮流的效应。

  当然,尽管故事主线都是围绕着“金镶玉”这件国宝展开,但是《锣鼓巷》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还是中国人最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其中王刚饰演的员外郎辛文远正是因为不忍心国宝流落海外,才做了私藏金镶玉,因此将自己一家人拖入了其后数十年明争暗抢的生活当中。在剧中,他交代儿子的一番话,就已经开宗明义地把整部剧集的主题给交代来出来。他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即便是忍辱偷生,隐姓埋名,也必须好好地将这小金人留住,等到国家昌盛,有明主的时候,再把它归还国家。

  除了辛家之外,程家虽然做法简单粗暴了点,但是从根子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愚忠”的爱国主义。曾经的御前侍卫程鸷因为断腿之恨,盯上了辛家,一心想要找回国宝,所为的或许有个人情感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更多的还是对满清政府负责的一种态度。同时,当时移世易,满清政府彻底覆亡,新中国建立之后,也就是辛文远所说的“明主”诞生,他也终于理解了争斗多年的老冤家辛文远所思所想,欣然与辛家长子共同起出国宝,上交国家。

  所谓的朴素爱国主义,正是通过《锣鼓巷》里众多寻常小人物的所作所为,具体表现了出来。它不同于一般理论爱国者在各种公开场合高调宣称的那么冠冕堂皇,他们甚至或许也不懂得什么叫***国主义,他们只是知道,有些东西,不仅仅只属于哪个人、哪个朝代、哪个具体的皇上、太后,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尊严。在这种前提下,他们本能的就会做出大义凛然的举动,甚至因此而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

  正式有了这种简单却又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主题,再加上夺宝大战的故事主线,《锣鼓巷》一剧才更加具备了引人入胜的品质,也才有了磅礴大气的史诗格局。

  《锣鼓巷》就是“夺宝”版《大宅门》

  看《锣鼓巷》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京派连续剧继《大宅门》之后,又有了新的代表作。

  若干年前,一出《大宅门》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道地纯正的京腔确立了京派时代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地位。自那以后,许多京味剧集应运而生,但是能够达到《大宅门》高度的剧集却没有再出现过。《锣鼓巷》的产生,算是接上了班。

  其实对比两部剧集,虽然有具体而微的差异,但是从成功的角度而言,却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的。首先,借由大时代北京,史诗化的格局来展现北京大宅院里那些普通人的品性道德,以此折射出传统中国人的朴素道德观。其次,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烙印分别体现在《大宅门》的老字号品牌,以及《锣鼓巷》里的国宝争夺战中,小人物命运尽管随波逐流,却始终安之若素,坚守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言的本性,尽管也有难免行差踏错的时候,但是在大关节上,却始终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这都是两部剧集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点。

  表现形式上,老北京风情的具体体现,京城野史的有机利用,甚至是加盟演出的诸位演员道地的京腔京韵,也都是两部剧集成功吸引电视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大宅门》通过白家民族工业的兴衰成败,大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来展现旧时代中国社会的具体生存环境。而《锣鼓巷》的格局显然更加庞杂,三个家族错综复杂的情仇纠葛,大时代环境更加具体的作用于性格、品性不同的家族子弟,所产生出的不同反应。尤其是不同于《大宅门》大家族内部暗流汹涌的局面,《锣鼓巷》的冲突更加激烈,更加表面,所营造出的戏剧张力也更加吸引观众。

  内地香港演员大飙戏,张耀扬滕丽名表现亮眼

  在传统的京派连续剧中,大多是以北京籍演员为主,尤其是这种具有大时代烙印的剧集,一般非北京籍演员不只是在语言上,在很多行为、做派方面都很难达到要求。但是《锣鼓巷》却偏偏出奇招,以王刚、刘威、丁志诚这些京派老戏骨搭配作风更加洋派的香港演员,比如扮演程家长子程大羽的香港硬汉张耀扬,以及TVB女角滕丽名等等,更难得的是,这几位香港演员在导演精心调教下,表演得完全不落痕迹,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别有一番风味。整体而言,在保留京派连续剧传统的前提下,还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