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李懿 实习生 戎盼飞
太合麦田老总宋柯:传统的签艺人、发唱片绝对没出路
当音乐人关心如何用好的创意去宣传包装、怎么写出好听的歌的时候,却忽略了如何去开拓好的产品。这已经成为了音乐产业的一大硬伤。
会上,宋柯明确表示,虽然新媒体市场很大,但唱片公司要想纯粹以版权费用来赚钱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身为业界人士,宋柯表示,音乐行业在2.0时代不赚钱是“活该”,“所有的娱乐行业,电影有3D的,电视有高清的,游戏有网游,有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新兴产业,我们这个行业有什么产品?我们的产品不但没有升级,反而退后了。”
2.0时代,欢乐的是消费者,愁苦的是内容生产者,几百万元砸在一张唱片、一个艺人身上,歌迷却不埋单,没有歌词,旋律平平的却可以成为“神曲”?很多唱片公司正在大规模缩减人员,远的有已经撤出中国市场的EMI(百代唱片),近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公司关门大吉。但与此同时,当2.0时代到来的时刻,要走红有时需要的只是鼠标一点。
“第十八届东方风云榜”论坛“真音乐的‘微’与‘博’”昨日在沪上举行,袁惟仁、姚谦、宋柯等业界知名人士到场。对于唱片公司的未来?没有答案!对于音乐市场的未来?没有答案!对于音乐人的未来?没有答案!对于艺人的未来?没有答案!一切都像去年大火的那首“神曲”一般,业界人士在《忐忑》中蹒跚前行。
“神曲”神在哪?
问任何一个人,为什么这首歌能红,而那首歌不行?答案基本都是统一标准——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实情感,曲调朗朗上口,编曲给力有劲。但这并不是一首歌走红的统一标准,因为没有一个创作者会承认自己的创作是不真实的,没有一个演绎者会承认自己的演唱只是炫耀唱功的。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在2.0时代,大热的歌曲往往都是许多业界人士所不屑的,甚至制作不那么精良的歌曲——比如《忐忑》、比如《爱情买卖》。
在昨日的研讨会现场,乐评人祁又一犀利抨击,“像‘神曲’我觉得不是音乐,更像是杂耍什么的,没有人会把这样的歌在车上、家里放。如果《忐忑》放一张CD,真的付费下载或者买的人很少,但是这首歌如果没有视频,只是一个音频的话不会有现在这种火爆的程度,大家总是拿‘神曲’当做音乐事件来讨论,其实不是,它跟网上很多流行的搞笑视频其实是类似的东西,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音乐事件。”
对此,2010年“神曲”之一的《爱情买卖》的创作者何欣认为,自己的创作都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的,“我们写的歌的确反映了社会现象”,而正是因为发自内心地创作,所以才会被广大听众接受。“毕竟中国有14亿人口,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都是非常朴实的老百姓,有些人甚至现在每天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工作着,所以他们喜欢什么歌曲?他们其实就喜欢这种能够真实反映他们内心想法的歌曲,贴近他们生活,反映他们心声的歌曲。”
与此同时,也有记者大胆直言,“神曲”走红的背后,带有精英文化的嘲讽心态,“是一部分人嘲讽另外一部分人,通过这样的心态来得到的传播”。对此,一手捧红“凤凰传奇”的张超认为,“《爱情买卖》作为‘神曲’,不能说是一部分人群嘲笑另一部分人,因为我们要以一种愉悦的心态看待这首歌,它说出了一种很直接的话,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会用某种表情去唱这首歌,或者用某种场景去唱这首歌,拍成视频在网上翻,其实也是一个娱乐的过程,我觉得应该不是在嘲笑当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这首歌带给大家的是,一个是喜欢听,一个是喜欢唱,一个是喜欢演,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宋柯:我们的产品
没有升级,反而退后了
延续从《老鼠爱大米》开始的网络神话,网络歌曲在2.0时代创造了“神曲”的光环,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更多唱片公司的艰难生存。对于2.0时代唱片公司应该如何转型的话题是近几年来业界热门话题,而当初大胆直言“单曲时代”到来的太合麦田老总宋柯昨日在会上明确表示,未来公司可能将转型,不再以制作内容(发唱片、包装艺人)为主,而是将方向转为版权公司或者产品公司,因为传统的签艺人、发唱片是绝对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