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仍然是全球最为熟知的瑞典导演
《龙纹身女孩》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让瑞典电影重回影迷的视野之中
瑞典最早的电影制片厂,现在已经不进行电影拍摄之用,但厂内三条主要道路用瑞典三位最负盛名的影人命名:葛丽泰-嘉宝、英格玛-伯格曼与英格丽-褒曼
出品了卖座片《噪音城市》的DFM影视制作公司室内一角,如今的瑞典制片公司与国内电影工作室没有太大差异,透露的是轻松与随意,也讲究创意
策划、撰文:Yehui
部分录音整理:曾美芬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全国约900万的人口数量甚至还比不上北京的一半。2011年5月27日,瑞典电影周将在中国拉开帷幕,来自北欧土地上的九部影片将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放映,除了大师伯格曼的《小丑之夜》,其余均为近两年瑞典电影界的新人佳作。女物娱乐在4月底特赴瑞典,追寻大师的足迹,对话瑞典电影官员及导演、制片人,让大家了解到在瑞典电影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了解这个昔日的电影强国如何能在近年重新锋芒毕露,制作出多部在全球叫好又叫座的影片;瑞典影人是何以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而又保持独立的艺术姿态,坚持拍摄着自己想做的电影。
大师的瑞典 瑞典的大师
说起瑞典电影,就不得不提及三位伟大的瑞典电影人,大师英格玛-伯格曼,两位巨星葛丽泰-嘉宝与英格丽-褒曼,而瑞典电影界也随处可见这三人的足迹,瑞典老电影制片厂的三条最主要的道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伯格曼故居所在地法罗岛仍然是电影记者们最向往的地方,甚至他们在瑞典拍摄电影期间的化妆间、休息室都还完好的保留着以供粉丝们不时的投去仰望的目光。
英格玛-伯格曼在瑞典艺术界几乎是神一般的人物, 出生于1918年的他不仅是瑞典电影界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导演,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年轻的剧院经理,曾在斯德哥尔摩担任皇家剧院院长。伯格曼在瑞典的戏剧界、电影界的影响力无人能够比肩,甚至几乎所有瑞典电影人在采访时,都要面对万金油般的问题“你如何看伯格曼的电影?”
而谈及伯格曼的电影,曾经共事过的老人不只是谈起他电影的深沉,更会津津乐道他在电影语言和镜头方面的造诣,以及如何能在有限的预算内营造出恢宏的视觉效果。在他们眼中,伯格曼是一个天生的影像工作者,而不只是一位整日探讨生命意义的苦行僧。
伯格曼也曾经为电视台拍摄电视电影,其遗作《萨拉邦德》(Saraband)便是其转战电视之后的最后一部作品,而更是由他开始,瑞典电视台至今还保留着投资电影的传统。
大师脚步渐行渐远,但谈瑞典电影必言伯格曼至今仍影响巨大,甚至有人评价“伯格曼像一块湿透的毯子一样遮盖了整个瑞典电影”。但是随着2009年《龙纹身女孩》的横空出世,沉寂许久的瑞典电影似乎都有了新的活力。
《龙纹身女孩》引领的“新浪潮”
2009年,丹麦导演涅尔斯-阿登-欧普勒夫将瑞典畅销小说《千禧年三部曲》首部搬上大银幕,以瑞典语为主的《龙纹身女孩》成为当年瑞典和丹麦的票房冠军,更在全球取得了 8760万美元的票房。随后好莱坞也伸出了橄榄枝,大卫-芬奇宣布开拍美国版《龙纹身女孩》,并赴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预计今年年底公映。
《龙纹身女孩》的成功对瑞典新电影的促进,就像《四月三周两天》宣告了罗马尼亚电影以崭新的姿态高调回归,不少瑞典电影官员在接受采访中都会提及,“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全世界又开始关注瑞典电影了”。
当然所有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龙纹身女孩》的成功带动的绝非只是一时的兴盛,参看一下2008年到2011年的最卖座的瑞典电影,拿下冠亚军的有《龙纹身女孩》(惊悚片)、《不义之财》(罪案片)、《噪音城市》(音乐片)、《长毛象》(剧情片)。多样化的类型片,过硬的故事以及政府对电影业的资金扶持都让瑞典电影越来越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放眼全球 也许是不得已之举
900万的人口让瑞典国内的电影市场相当有限,观影人次超过50万的作品就算是票房佳绩了,因此瑞典新电影人们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同时,主动的选择了更加全球化的视野。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对国外市场的妥协,电影《噪音城市》的制片人的一句话也许代表了所有瑞典影人的心声:“我们需要在更大的市场上拓展观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影片就要使用英语,或者更加的好莱坞化去适应别人的口味,好的想法和具有原创性的故事才是关键。”
伯格曼篇:
法罗岛大师寻踪:爱电影 更爱法罗岛
新人篇:
瑞典电影学会:瑞典新电影的幕后推手
专访《霓虹心》导演刘汉威:我有一颗瑞典电影心
《不义之财》男星:相较莎士比亚 李小龙与我更亲近
瑞典电影业观察:
瑞典电影的走出去和迎进来
瑞典艺术院线:左派旗帜下的艺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