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海洋》票房遇冷 题材档期宣传都被诟病

2011/8/18 7:33:2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岂不知,人类正成为“杀手”,巨鲸被捕杀时痛苦的哀嚎,让观众不寒而栗……  这是纪录片《海洋》展示给我们的世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演员。”  该片中国发行方的杨小姐说,《海洋》目前全国票房约有几百万元,的确不及预期,“主要原因便是排片太少。媒体:《海洋》上映,但中国观众似乎很少去影院看这部电影。

  网上人人求看,但影院每场只有三四个观众,票房惨淡,这就是“史上最贵纪录片”《海洋》在西安的遭遇!

  口碑热票房冷,全国也是这样。《海洋》这部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录片以诗意、唯美、激烈的拍摄手法,聚焦于海洋,很多人都被那些奇特的生物所震撼,该片在日本票房超越《阿凡达》。网友揶揄,“日本离海洋近,我们离海洋太远,所以票房不好。”

  温情与残酷并存

  所有海洋生物都是最出色的演员

  一大群海狮在海滩上晒着太阳,偶尔打个饱嗝;海象像人类一样护着孩子;两只巨鲸互相磨蹭,谈情说爱;螃蟹在海底漫步……《海洋》里如此生动的世界,你忍心去打扰它们么?岂不知,人类正成为“杀手”,巨鲸被捕杀时痛苦的哀嚎,让观众不寒而栗……

  这是纪录片《海洋》展示给我们的世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演员。导演把海底变成了陆地,蜥蜴、鱼类、海豚、鲸鱼……每一种动物都是一个角色。《海洋》其实是一部生态电影。事实上,在网络上,《海洋》在8月的被关注度仅次于《哈利波特7》这部电影。

  而片中的长者和孩子由导演雅克贝汉和他的儿子亲自出镜,并邀请各国知名演员为《海洋》配音,日本版由宫泽理惠配音,美国版则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为邀请姜文给中文版配音,雅克贝汉还给姜文写了一封亲笔信。《让子弹飞》提高了观众对姜文的期待,姜文的献声成了不少影迷的期待。

  打听的多 捧场的少

  西安观众读懂导演

  8月12日,《海洋》上映当天,本报记者在奥斯卡骡马市国际影城采访,仅有两名观众买票进场,“我们有义务将这部不错的纪录片介绍给大家,所以无论有没有人,都会排档的。”其策划经理曹欢说。直到昨日,《海洋》的上座率一直很低,在该影院每场只有三四个人。而博纳新天地影城的宣传经理俞淼说,“问的人很多,但《海洋》的上座率一直很低,18日起《窃听风云》就上映了,肯定要减少《海洋》的场次。”

  虽然西安观众很零星,但记者发现已经看过《海洋》的观众,均给《海洋》“好看”的评价。观众晓星说,“《海洋》唯美的海底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你,鱼群的嬉笑、打闹、捕食一一呈现在你的眼前,爱上这片蓝色海洋,然而残忍的是,最后破坏这一切的却是人类,尤其看到鲨鱼被割下鱼翅丢进海里时,心情一沉,人类怎么可以如此残暴!”而随行的女友也说,“很美很震撼,以后谁吃鱼翅我鄙视谁。”

  《海洋》传达的理念,任何一个看到的观众,都可以轻松感受到,从而自我检讨。西安观众宋先生说,“人类出于自身利益把罪恶的渔网撒向大海,屠杀了无数海洋生物。它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只用了几十年就灭绝了!它们只是平静地生活着,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它们和平共处!”

  国外热国内冷

  题材档期宣传都被诟病

  《海洋》是一部纪录片,投资超过6000万欧元,拍摄历时7年,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世界54个拍摄点进行蹲点拍摄,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目前已经在全球近20个国家公映,票房连创佳绩,在日本公映时票房甚至超越《阿凡达》,让它成为世界上造价最贵的纪录片。而在中国,为何却出现反常呢?

  有网友提出“怪”论,“日本离海洋近,我们离海洋太远,所以票房不好。”电影发行人韩先生说,用流行的标准衡量《海洋》,它肯定不是一部好电影,它既不扣人心弦,也无法让人开怀大笑。换言之,它不具备一部所谓好电影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娱乐功能。但是《海洋》好,因为看《海洋》的感受类似听交响乐,而且还有很多生物奇观。“观众不愿进影院看,我觉得主要是该片在2009年已经在其他国家上映,许多观众也许已经通过网络看到。《海洋》8月12日上映,除了档期不给力,就是宣传不到位,虽然有姜文配音,但配音不如现身。”

  该片中国发行方的杨小姐说,《海洋》目前全国票房约有几百万元,的确不及预期,“主要原因便是排片太少。不过随着上周末累积起来的良好口碑,目前情况有所好转。”

  中国去年纪录片票房不到1000万

  记者了解,根据《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出品电影纪录片16部,全国主流院线上映13部,约20小时,有7部是旧作。《复兴之路》以200万元的成绩登上票房之首,《海上传奇》和《外滩》取得了60万元和50万元的票房。但是,13部通过院线放映的纪录片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与国际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势头相比,差距相当明显。而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100亿,纪录片票房连1000万都没有达到。

  记者昨日随机采访了30名读者,有22名表示不会去影院看纪录片,有2名观众说,进影院可以,但不会买票。只有6名观众表示,愿意掏钱进影院看纪录片,但一定要是大家都推荐的纪录片。只有看完《海洋》后,才知道海洋是那么的浪漫,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旅行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唐爱明 采写

  导演雅克贝汉:

  大白鲨其实惧怕人类

  70多岁的《海洋》导演雅克贝汉近日带病来到中国宣传《海洋》。他此前拍摄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微观世界》都有种安静的气质。近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邮采访。

  媒体:花这么多钱拍一部纪录片,值吗?

  贝汉:找钱很难,我6年时间都在筹资,《海洋》最初预算5500万欧元,后来超支900万,所以我到现在还背着900万欧元的债。但无论多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我要用镜头告诉大家,地球上的资源该由所有生物分享。

  媒体:电影中海底生物大战的场面,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贝汉:这些动物其实也很善良,没有对我们构成威胁。比如大鲨鱼,人们总觉得它有攻击性,连潜水员也是被我们的科学家劝了两年,才同意和大白鲨一起游泳。其实大白鲨不喜欢以人类为食,它是怕人类的。

  媒体:其实纪录片对许多人来说很枯燥,拍摄时遭遇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贝汉:最难的就是等待。为了拍到海狮妈妈抱着小海狮的镜头,第一年我们在船上和水中拍摄,第二年我们快速地跟随鱼的游动,但我们还是觉得效果不够强烈。第三年我们才发明了新的摄影机,贴着海面,与生物一起飞快地前行。

  媒体:《海洋》上映,但中国观众似乎很少去影院看这部电影。

  贝汉:这个也许还要慢慢培养,需要用好的纪录片去培养。在法国,观众已经有这样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