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女子风华绝代 《十三钗》幕后大揭秘(组图)

2011/12/20 13:34:1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金陵十三钗》剧组通过才艺、语言、形体、造型四个步骤由内而外重新打造了十三钗,令戏外的女大学生们脱胎换骨成为了戏里的金陵名妓。徐春华从方言俚语、儿歌童谣入手,“这些合辙押韵的东西她们学起来好上口,天天念报纸很乏味,她们也记不住。

神父与十三钗嬉戏调笑

神父与十三钗嬉戏调笑

倪妮善于展现风情

倪妮善于展现风情

训练之后,十三钗各有风韵

训练之后,十三钗各有风韵

  本报讯(记者 薛姣)在《金陵十三钗》中,秦淮女子的风华绝代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银幕外,她们却是一群刚刚大学毕业、几乎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就连以善于挖掘新人的导演张艺谋都承认,此番打造十三钗是他在培训演员上面临的最大挑战。

  《金陵十三钗》剧组通过才艺、语言、形体、造型四个步骤由内而外重新打造了十三钗,令戏外的女大学生们脱胎换骨成为了戏里的金陵名妓。

  才艺篇 唱评弹拍摄现场临时加舞蹈

  在《金陵十三钗》中,豆蔻为了给重伤的小战士浦生唱一曲《秦淮景》而冒死离开教堂前往翠喜楼取琴弦,最终魂断秦淮河畔。《秦淮景》这首十三钗口中的“翠喜楼的招牌曲子”是著名作曲家陈其钢根据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成,由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徐慧芬将之教授给“十三钗”。

  在徐慧芬看来,“十三钗”学习评弹的最大难度在于语言不通,“当时我先把要学的唱词给姑娘们读了一下,她们都笑了,问我,这是苏州话吗?我说是啊,她们说简直是外国语,都听不懂。”徐慧芬将《无锡景》中的歌词逐字逐句解释给“十三钗”,要求她们熟读,“苏州话对她们来说很新鲜,读的时候经常闹出不少笑话,而特殊的发音又要不断地加以纠正。”

  除了要学唱评弹之外,“十三钗”地窖中演唱《秦淮景》的一幕还需要配合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同样是由徐慧芬编排完成,而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突然临时希望加入一段快速版的五秒舞蹈,只给徐慧芬半小时的时间排练完成,而这支舞蹈就是在教堂中小书娟幻想“十三钗”载歌载舞款款走来的那一幕。

  语言篇 讲方言俚语学老南京话

  一句台词重复几十遍

  为了追求历史真实感,影片中“十三钗”与女学生们讲的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老南京话,为此剧组在选择演员时着重挑选南京本地演员出演,而即便于对南京演员而言,她们现在所讲的南京话与影片中所需要的老南京话还是存在着一定区别,为此剧组特别请来了南京白局(注: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老艺人徐春华来培训演员们的老南京话。

  徐春华从方言俚语、儿歌童谣入手,“这些合辙押韵的东西她们学起来好上口,天天念报纸很乏味,她们也记不住。”由于培训期间还没有拿到剧本无法进行台词培训,徐春华就要求演员们在生活中尽量讲老南京话,在她看来南京本地的演员的确要比外地演员更容易把握到老南京话的腔调,学起来要更容易。

  结束了培训后,徐春华又随剧组来到南京溧水在片场继续为演员打磨老南京话,除了每场戏都要提前排练走戏之外,徐春华还要在监视器旁现场把关,在徐春华印象中,一句台词重复十几遍几十遍的情况很常见。

  表演篇 “凤霞”出马培训形体

  倪妮最善展现风情

  在所有的培训科目中,形体训练是所有演员公认最难的一项。为此,剧组特别请来了当年在《活着》中出演凤霞一角,后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担任教师的刘天池老师来培训“十三钗”们的形体。刘天池戏称,培训“十三钗”的过程好似过去在花船上调教新人,“我们的训练内容应该和花船上来妈妈教一个新人差不多,每天早上她们要练台步时,我都会喊一声‘姑娘们咱们走起来’,就像一个妈妈一样。”

  对于刘天池而言,培训“十三钗”形体的首要任务就是改掉她们身上的学生气,练就秦淮名妓的风尘气。刘天池透露,倪妮最善展现风情,“她很懂得如何去展现自己身体漂亮的一面”。除了要展现风情之外,“十三钗”还要从生活细节上贴近角色,从打麻将时的出牌、坐姿到拿烟、拿酒,全部要经过调教,光是练习穿着旗袍、高跟鞋走路在培训的三个月中就从未间断,并要求她们在走路时将自己想象成一条蛇,走出摇曳多姿的身体曲线。

  造型篇 张叔平(微博)总揽服装造型

  真实古董装扮“十三钗”

  在《金陵十三钗》公布的幕后花絮中,培训班中的“十三钗”在外形上都还难掩青涩稚嫩,而从普通大学生到金陵名妓的飞跃,服装造型总监张叔平功不可没。在片中,“十三钗”的旗袍、内衣、吊带袜、首饰、唱诗班女孩的校服等,皆出自张叔平之手或由他亲自去古董市场淘来,力求真实还原当年金陵女子的风采。

  所有的造型设计完成后,每天还原这些造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每天“十三钗”仅做头发的时间就达三个小时以上,足见银幕上精致的美丽是多么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