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拍摄有《音乐人生》等
我原是个普通爱拍电影的人,后来我第二部纪录长片《音乐人生》在大中华区获得些奖项,突然之间有很多人认识我。
回朔2011年,我非常庆幸自己每天仍能活在纪录片当中,这是上天对我的祝福,我亦非常高兴看见香港纪录片生态渐渐活跃起来。
今年我大部分精神和时间都花在两部纪录片上。第一部属大型制作,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要到西藏喜马拉雅山拍摄,现在还未杀青。第二部是刚完成的纪录长片《一国双城》,我们追访一个内地新移民妇女的生活状况,当中更通过她及其朋友看到今天中国的婚姻和家庭观念,整部片几乎一半的篇幅都在中国福建拍摄。
《一国双城》其实早于四月已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中首映,当时我边为剧情短片《墨绿嫣红》的影院上映计划奔波,边赶制纪录短片《冬日阳光》,所以在制作《一国双城》的电影节版本时,内心对主题那种无法言喻的感受还是处于抽象状态。于我而言,制作纪录片是一段对主题的学习及再学习过程,不论是调研、拍摄和剪接阶段,都是我重新认识、理解和总结镜头前后的人和事,而那种感受便逐渐具体化;像《一国双城》这部纪录片,甚至到影片与观众接触时,他们的反应和回馈还在不断刺激我去重新审视主题,不断学习、再学习。又以《一国双城》为例,电影节版本的片头处理就跟最新版本的不同,电影节版本起首有段简单解释居港权的文字,但后来拿掉了,又例如结尾部分,我在电影节放映前数天,才决定不用主角拿身份证的片段,改用现在比较诗意的处理。( 南都网)
电影节后,我继续消化素材,摸清主题,不断修改、剪辑。终于在2012年来临前完成,并在香港影院举行数场优先场,我在大银幕下像一般观众般抽离观赏《一国双城》时,就更肯定、掌握这个主题。后来,有位内地有名的独立电影导演在优先场后,表示《一国双城》是部中国电影,尽管我拿不准这是褒赏与否,不过我顿时百般滋味在心头。虽然影片大半是说普通话的,背景也是中国城市,但我作为作者,我仍认为影片是一个香港故事,或是从香港角度去看这个万千世界。
随着明年三月《一国双城》在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特别上映和一系列在内地城市的放映活动,不同地方观众的反应,将继续刺激我对这个一国双城的故事在我内心发展,驱使我不敢满足于我目前对影片主题的观点和看法,继续思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