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调查:炮制贺岁“喜事”消费品牌

2012/1/12 18:05: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一张囊括了喜剧最强阵容的旧照片  1998年,冯氏贺岁品牌刚崛起,黄百鸣(微博)很喜欢《不见不散》,便引进香港在自己的东方院线上映。策划/伊秀娱乐策划组 对话/魏君子(微博) 文/陆姝 金慧妍黄百鸣张昭连续4年合力打造“喜事”系列

新调查第44期:黄百鸣×张昭 炮制贺岁“喜事”消费品牌

新调查第44期:黄百鸣×张昭 炮制贺岁“喜事”消费品牌

一张囊括了喜剧最强阵容的旧照片

一张囊括了喜剧最强阵容的旧照片

  1998年,冯氏贺岁品牌刚崛起,黄百鸣很喜欢《不见不散》,便引进香港在自己的东方院线上映。接待冯小刚一行到香港做宣传时,席间恰逢当时如日中天的周星驰在隔壁吃饭,于是两班人马坐到一起拍了张照片。日前这张拥有李力持、冯小刚、葛优、周星驰、黄百鸣、徐帆、谷德昭(从左到右)等“喜剧最强台前幕后”(黄百鸣语)的照片就被李力持发到微博上引来一片围观。

  视频:黄百鸣谈来内地拍贺岁喜剧历程媒体来源:女物娱乐

  此后数年,香港贺岁喜剧市场萎缩,冯小刚则在内地引领风潮,直到近年黄百鸣用喜事系列将港式喜剧重新带回内地,在香港及东南亚市场也再创佳绩。以往内地贺岁档大片主攻十二月、一月,这几年春节档也已成兵家必争之地,贺岁档成为贺岁季。除黄百鸣已是第四次出击外,其他喜剧片也虎视眈眈。

  当初黄百鸣想做《家有喜事2009》,内地的发行人都不看好,只有当时光线影业总裁张昭支持。两人一合作就是三部,票房也实现三级跳,《最强喜事2011》内地票房高达1.7亿。张昭认为这是消费需求问题,“口味不是很特别,但到这个节气,就该吃饺子。”

  2011年,张昭从光线影业总裁变成乐视影业CEO,但黄百鸣与他合力打造贺岁喜剧消费品牌却延续下来,喜事系列第四部《八星抱喜》依旧由二人联手在明年春节档推出。在乐视影业,张昭致力于打造地面化、互联网式、有纵深感的电影投资发行平台。

  本期新调查,对话黄百鸣、张昭,揭开贺岁“喜事”消费品牌炮制秘方。

  策划/女物娱乐策划组 对话/魏君子 文/陆姝 金慧妍

黄百鸣张昭连续4年合力打造“喜事”系列

黄百鸣张昭连续4年合力打造“喜事”系列

  壹 从《不见不散》到喜事系列 黄百鸣见证贺岁喜剧市场十年兴衰

  贺岁片这一概念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1980年代起,每到岁末年初便有群星众聚,演绎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八星报喜”、“富贵吉祥”等吉祥为名的热闹喜气的贺岁喜剧。

  《红番区》开创内地贺岁档 冯小刚独领风骚数十年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成为首个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内地的香港电影,那是香港贺岁片的鼎盛时期,贺岁喜剧不仅深得观众喜爱,也频频创下了高票房,几成香港电影市场的顶梁柱。《红番区》以8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佳绩真正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内地的贺岁档。

  1997年,冯小刚拍出了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之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延续冯氏喜剧风格继续大卖,独领风骚。新世纪后,《大腕》、《手机》和《天下无贼》等片延续冯小刚的亲民路线一路前进,直到张艺谋的《英雄》掀起贺岁档“大片”潮流,《满城尽带黄金甲》再跟进,贺岁档走向“大片云集”之路。2007年末《投名状》、《集结号》、《长江七号》、《大灌篮》4部大片过亿,真枪实弹的“贺岁之战”从此拉开帷幕。沉寂许久的“冯氏喜剧”却通过《非诚勿扰》系列以“接地气”的残酷与温情的姿态顺利回归。

  一手炮制出贺岁片传统的香港影人面对内地贺岁档强大的市场潜力也跃跃欲试,在香港市场日渐凋敝之际,以黄百鸣、曾志伟、王晶为首的“笑果制造者”也纷纷“北上”,将他们的“笑料工厂”搬至内地。

黄百鸣畅谈昔日试水合拍片的成败

黄百鸣畅谈昔日试水合拍片的成败

  黄百鸣试水合拍片 惊悚片成功喜剧片惨败

  《不见不散》在香港票房不佳,港人很难理解北方风味的“冯氏幽默”,此时正值香港电影的低潮期,黄百鸣在困难中坚守,也开始尝试研究内地市场。早在1999年,汇集徐帆、谢霆锋、林心如三地明星阵容的《古镜怪谈》(香港片名《魔镜》)就是较成功的尝试,以600万投资拿到1100万票房,掀起了国产惊悚片的潮流。而2000年的《大赢家》、2004年的《我的大旧父母》则并不成功。

  《我的大旧父母》是当时在广州很火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电影版。黄百鸣当时已意识到要照顾两地市场,于是让曾志伟和沈殿霞参演。总结当年失败的教训,黄百鸣认为主要原因是宣传发行推广不专业,促使他日后拍电影一定要找成熟的发行宣传公司合作。

  张昭助力“喜剧系列” 港式喜剧内地重装上阵

  2004年是香港电影发展的分水岭,自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实施后,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可获国产片待遇,在这个庞大的市场的诱惑下,香港电影人大规模“北上”。黄百鸣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合拍尝试,从动作片开始试水,第一部《七剑》内地票房八千万,之后《龙虎门》、《导火线》再到《叶问》,进入“亿元俱乐部”,“终于在票房上可算是成功了”。自觉对内地市场有了点把握之后,黄百鸣才回头开始操起拿手本行——喜剧。

  尽管如此,当他要重拾当年在香港红极一时的贺岁品牌——喜事系列、开拍《家有喜事2009》的时候,内地很多发行方都不看好,只有当时光线影业总裁张昭感兴趣,于是黄百鸣把内地发行权交给张昭,结果赚了四、五千万,还成为香港当年票房冠军,大大增强了黄百鸣的信心。第二年,黄百鸣做了古装的《花田喜事2010》,内地票房“更上一层楼”到六千多万。经过了两年的摸索,黄百鸣对迎合与平衡两地的口味更有心得,第三年《最强喜事2011》“大获全胜”取得了1.7亿高票房,于是今年再顺水推舟做了《八星抱喜》。

  合作《八星抱喜》时,张昭已经离开光线成为乐视影业的CEO,但“黄百鸣×张昭”的喜事系列品牌并未受影响。黄百鸣笑称:“他是第一个对我的‘喜事’有信心的,每年都帮我做发行宣传。他现在跑到另一家公司我也没办法,要跟着他跑。”

  黄百鸣的喜事系列在内地连续四年发力,逐渐站稳脚跟。同样怀有“复兴港式喜剧”之心愿进军内地市场的曾志伟却并不如意。2010年2月,曾志伟的《七十二家租客》与黄百鸣的《花田喜事2010》档期撞车,以3300万内地票房输给了《花田》的5800万。2011贺岁档,曾志伟的《我爱HK开心万岁》内地票房仅2700万,远不如《最强喜事2011》。但在香港,希望“保留香港原汁原味喜剧”曾志伟喜剧的本土票房却稳步攀升,同时也积累了良好口碑。

  04年年底“喜剧之王”周星驰携《功夫》贺岁,也成就了内地、香港两大喜剧之王周星驰和冯小刚的首次合作,以1.55亿票房成为当年内地票房榜的榜眼,仅次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力压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成龙的《新警察故事》。可惜星爷近几年作品越来越精打细磨,产量渐少,《功夫》之后仅有主打暑期档的《长江七号》,再无贺岁喜剧。

  近几年来的贺岁档,受各种类型大片的挤压,贺岁喜剧已不及当年独当一面的霸气,但在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它也始终保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末的《大笑江湖》获近1.6亿票房,2011年春节档的《武林外传》更大赚1.8亿。转型回归的喜剧大牌“冯氏”《非诚勿扰》系列票房表现更是惊人。当然,一些不对味的贺岁喜剧最后只能充当炮灰,但喜剧依然是中国观众最青睐的影片类型,贺岁喜剧市场仍是一方可供深掘的宝地。

欢迎参与调查今年贺岁档喜剧中,你最想看哪一部?《八星抱喜》《大魔术师》《新天生一对》《饭局也疯狂》《亲家过年》其他对今年贺岁喜剧没有兴趣你比较喜欢哪些导演近年的贺岁喜剧作品?冯小刚(《非诚》系列)黄百鸣(“喜事”系列)朱延平(《大笑江湖》、《新天生一对》等)刘镇伟(《越光宝盒》、《东成西就2011》等)尚敬(《武林外传》、《饭局也疯狂》)叶伟民(《人在囧途》、《亲家过年》)不期待,没兴趣你有每年春节档带上一家老小去电影院看喜剧的观影习惯吗?有没有不一定,如果有特别好的会去看你觉得什么样的贺岁喜剧值得你花钱买票看?笑料包袱不断大牌明星出演故事情节紧凑温馨应景适合全家观看喜剧都不值得花钱买票看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