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电影导演贾樟柯在微博中称:“下午去东边看地,明年100座影院就能盖好,咱一定好好为文艺青年服务。”随后他解释,“在北京,是一家约100个座位的单厅影院。”“先在北京起一家,咱自己的地儿,没租金压力,想坚持啥就坚持啥。”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艺术院线已经非常成熟,担任过《转山》《饮食男女2012》制片人的韩小凌介绍,大概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就有艺术院线的影院。导演王小帅坦言,现在在国内做艺术院线很艰难,商业片一上映,影城都得排商业片。而在国外,艺术院线不允许放商业片。
接受媒体采访时,贾樟柯说,他并非想建立艺术院线,只是想培育文艺片在国内发展的土壤。初期以国内艺术电影为主,等影院成熟、政策开放之后,他期待能进口国外一些优秀的艺术电影来放映。
上世纪90年代,导演谢飞就曾以大学生为观众群来组织放映文艺片,结果没有走下去。之后,北京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等几个电影人策划了一个艺术影院的概念,在北京找几家影城拿一个影厅出来,在固定时间放文艺片。如今仍坚持关注艺术电影的影院是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经常会举行一些艺术电影的主题影展,但片源缺乏成为一大问题。韩小凌认为一家影院不能称为院线,贾樟柯这种更像是一个俱乐部,不过,任何尝试都值得鼓励。
电影“产品”的打造者涉足放映终端,这说明什么?韩小凌表示,导演建影院具备资源优势,比如影片宣传时可以请到主创与观众交流等,“内地电影市场成熟了,谁来投资影院都是好事,能整合发行、放映资源,掌握管理和营运的规律,这才是能力。”
(闻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