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台湾往事 当赛德克人遭遇“文明”(组图)

2012/4/30 19:05:2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莫那鲁道28岁时,适逢日本当局对山地部落进行讨伐,他的赛德克族雾社群部落曾血战日人的“讨伐”,最终不敌而归顺。赛德克族雾社部落与日本当局抗争了两个月,最终反抗运动落幕。

清光绪至宣统年间绘制的台湾地图(莫崇志绘)

清光绪至宣统年间绘制的台湾地图(莫崇志绘)

1867年,打狗港哨船头

1867年,打狗港哨船头

上世纪20年代末,台湾原住民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参观合影

  1928年,台湾报纸上刊登的观光地图,上面标明台湾铁路沿线各大站及城镇位置, 并注记台湾八景与十二名胜。

  婆娑之洋、美丽之岛

  这座岛上的主要河川有19条,次要河川32条,普通河川达到一百余条,岛上原始森林密布,大树参天,平原缓降处,河流蜿蜒、野鸟翩翩。整座岛上有200座超过3000公尺以上的山岳拔地而起,直入云霄。全世界能像日本、新西兰一样拥有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岛屿并不多,台湾一口气能拥有200座以上,其高山密度为世界第一。

  据现代地理学家测量,全岛的山地、丘陵、平原比例是3:4:3,也就是说岛上的山地占全岛面积总合的70%,这是一座地貌景观极为美丽的岛屿。

  然而在当时,大山之麓,生番之境,处处充斥着杀机。

  破碎的地形分布着许多各自独立、生活形态迥异的原始部落。他们是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至晚一千年前,从南太平洋或是大陆沿海地区陆陆续续移民至此岛的原住民。他们的起源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五千年的时间,他们的血液已和这片土地以各种方式连接在了一起,这个小岛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有自认拥有它们的原住民主人。

  五千年的历史相当长久,在相同的发展时间内,中华文明主干已经进入到繁文缛节、咬文嚼字的状态。然而独立于海洋上的台湾原始部落社会,几乎从未与强大的文明社会有过集体、深入、广泛的碰撞与交融。虽然古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到汉代之际,祖国大陆便与台湾岛互有“往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原农耕社会和台湾深山部落社会的接触,大都是零星、短暂、偶然、破碎、非计划性的介入。

  台湾原始部落至17世纪仍未发展出一套能维系彼此、形成强大联盟关系的有效政治系统,建立最初级的原始国家。相反的,他们仍处于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山田烧垦阶段部落社会形态。其中,有不少原始部落,仍保持着残酷的猎头习俗,特别对于侵入其猎场的外来者。

  有历史学者将历代统治者治理台湾原住民分为:一、荷兰人统治时期(计37年);二、西班牙人统治时期(计16年);三、明郑统治时期(计23年);四、清代统治时期(计212年);五、日本统治时期(计50年);六、国民党迁台后至今(1945年迄今计67年)。

  纵观历代统治政权对台湾进行生产开发,都要面对原住民的反抗。无一例外的是,历代政权对反抗的原住民,都进行过残酷的征伐。

  在日本统治之前,除了与汉人接触较频繁、生活习性较接近平地的平埔族部落较为人所知外,其他族裔的原住民因为过于凶悍以及各种原因,使得很少有学者能够进行系统的研究。明末剿寇边将陈第所著《东番记》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描述台湾原住民的古代著作,然而现代学者认为其所述只是平埔族一族。康熙末年首任巡视御史黄叔,跋涉番地后著《台海使槎录》,其中的《番俗六考》也对归顺的平埔族原住民饮食风俗多有记录。黄叔的著作,是更为细致的台湾原住民文化文献,然而它也只限于台南以北的诸罗番以及凤山番等13个平地部落,对于台湾深山大谷中那些凶悍的族裔则未有收录。

  清代对台湾原住民的吏治,大抵上是恩威并重,抚剿并济。有时对于未归顺的“生番”部落也进行残酷的讨伐。对原住民的治理,当时的朝中官员和地方知识分子有主张怀柔的,也有主张征服的。像入幕福建省的师爷郁永河就在自己的著作《裨海纪游》中讲述他对治理台湾的计策:“野番居于深山,其地为洪荒以来,斧斤所未曾入之地,茹毛饮血,种类繁多,其身手矫捷,直可惊猿骇兽,剿抚之道,宜先焚山夷其险,烈泽断其归路,则数年后,未必不变荆棘为坦途,化盘瓠焚筏为良民也。”郁永河的意见反映了当时社会精英对原住民的一种态度,他的想法是先以威慑制服原住民,继之再安抚归顺。郁永河这种恩威并重、抚剿并济的治理意见,几乎可以代表历代统治者对原住民治理政策的主要手段。今天看来,当时郁永河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并不具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持有一种尊重、平权的态度。但,这就是当时知识框架的限制。

  事实上,就算历代统治者没有高压政策,大量的移民也将摧毁原住民社会。17世纪末,在康熙收复台湾之后,大量移民涌入台湾。这种情形跟一百年前的16世纪末差异很大。大量的移民移入台湾,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原住民必须退缩到更深的山里,或是放弃较好的水源和猎场、聚落地点。显然,这导致他们放弃或改变原来的生活型态。

  1713年,台湾府三大县之一的诸罗县县令在上疏闽浙总督的一份折子中写道:“本属淳朴之番俗,自汉民杂迁以来,民风日坏,事故日多,且流亡日集,以有限之疆土,处日多之流民,遂致番地日削,生产日减,番民之生计日艰。益以通事等之削,税课之日增,番民几至无以为生。”

  台湾原住民真正意义上被以科学化、系统化进行现代化治理与人类学研究,是在1895年之后的日本统治时代。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割让给日本之始,日本对原住民采取怀柔政策。这是源于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所主张的“渐进同化”的殖民统治方针,另一方面,也因日本当局忙于战事,无余力积极从事“番务”。

上一页12345 ... 下一页 下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