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热衷于“自立门户”投资拍片,在外行看来,明星投资影片似乎能让片方获得“片酬优惠”、“无形号召”等额外福利,而圈内资深从业者却明白,明星兼任制片人有利有弊。昨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新浪潮”之“新生产力——明星制片”论坛上,凭借《匹夫》跃升为出品人的黄晓明、著名导演文隽等就“明星制片”展开激烈探讨。文隽指出:“术业有专攻,演戏和制作、营销、发行是不同领域,要将电影这门生意‘独揽’是不明智的。”
要发财别投资电影
明星出任制片人甚至出品人,赫然是2012中国电影行业的一道奇观。明星做制片人,从影片本身看,可以最大限度放大明星效应,给单个电影项目带来资金、制作、发行、营销到衍生产品的全程保障,同时对明星延长职业生涯也是一种很具前瞻性的人生部署。
然而,这看似双赢的做法却并非叫好一片,从事电影行业数十年的著名导演文隽在开场时就亮出了个人观点:“对于明星制片,我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文隽分析,明星制片主要看动机,在香港很久之前就有明星投资电影,当制片人、出品人,刘德华就是先行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为扶植好导演、好作品就做过很多投资和尝试,虽然此途坎坷异常,他却愈挫愈勇直到《疯狂的石头》和《桃姐》的相继成功。
在文隽看来,似刘德华这样本着“为推动华语电影发展”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尊敬的,但同时他也指出:“只怕现在很多明星当制片,并非是向刘德华这样本着对电影的热爱,而是试图以自身明星效应,包揽电影从制片到发行的所有工作,想要赚了所有的钱。”而这样的想法在文隽看来也是不明智的:“在香港有个很聪明的商人,他叫李嘉诚,他这辈子投资过很多生意,但是从不碰电影,那是因为他知道其中有太多未知数,所以我奉劝想要发财的明星们,要赚钱不如去炒房产、开饭店,千万不要碰电影。”
明星当制片让关系更复杂
如果将明星制片放在产业大背景下看,这一新潮流或许对处于困境中的产业,尤其对通过明星效应联合优秀创作力量,强化生产力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疯狂的石头》、《非常完美》、《桃姐》等影片的成功也都是受益于明星投资的典型案例。作为昨日论坛的明星嘉宾,黄晓明之前投资的电影《匹夫》被视作分析案例。但在文隽一番言辞激烈的亮明观点后,黄晓明赶忙表白自己投资电影的态度:“是不是明星制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义无反顾,即便被拍死在沙滩上我也在所不惜,总要有人做牺牲的。”
谈及《匹夫》出品人的角色,黄晓明羞涩道:“其实在《匹夫》里我真算不上什么出品人,我完全是‘被制片’。投资和勇气情谊有关,和金钱无关。可以不要赚钱也不介意票房,最重要的是做了一件对的事情。”黄晓明坦言在投资《匹夫》时压根就没想过回报:“我很清楚《匹夫》并不是特别大的电影,导演也是新秀不是那种特别大牌的,但是我非常看好导演的才气,觉得将来他会是个非常出色的导演。对于《匹夫》其实我知道它成功率很低,但我还是去做了,就是觉得中国需要像他这样有冲劲的导演。”在被问及投资《匹夫》的具体金额时,黄晓明也表示:“投资其实并不大,主要是名分上的。”
昨日,黄晓明还自曝《匹夫》并非他首部投资的影片:“之前我也投资过电影,资金量比《匹夫》大多了。”黄晓明坦言那次投资才真是给了他一个警醒:“明星制片也会碰到很多问题,好像我之前投资的影片,就因没有签投资合同,在后来制片方内部发生矛盾后,有各种论调出来。有说没有拿到我投资资金的,也有说拿是拿到了,但暂时不能给我片酬的,当然那个片酬和我的投资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黄晓明很赞成文隽对电影投资的判断:“那的确是很具风险的事情,而且明星若同时还参与演出,就有更多纷繁复杂的关系。所幸,我参与投资的影片,都是出于喜爱这个剧本或者导演,并不为钱,所以没有那么多困扰。”
○记者 朱 渊 文 陈程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