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芳生前专访:我只是一个听话的演员

2012/6/29 5:05: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都说演员常常像夜空中的流星一样,往往一闪而过,很快便会被人们遗忘,而今年已85岁高龄的张瑞芳,她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却至今常驻观众的心中。问:1982年你拍完影片《泉水叮咚》以后就较少上银幕,听说经常有摄制组请你出山,都被你婉拒了。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资料图)

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资料图)

  都说演员常常像夜空中的流星一样,往往一闪而过,很快便会被人们遗忘,而今年已85岁高龄的张瑞芳,她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却至今常驻观众的心中。如果从业余演出开始算起,张瑞芳今年该是从艺70周年了。在漫漫的艺术长河里,《放下你的鞭子》、《棠棣之花》、《屈原》、《北京人》、《家》……张瑞芳塑造的众多女主人公无不让老一辈话剧观众赞叹唏嘘、记忆犹新;解放后在《李双双》、《母亲》、《三年》、《家》、《泉水叮咚》、《大河奔流》等近二十部电影中,张瑞芳刻画的一个个平易善良、朴实无华的各类女性形象,成为我国电影长廊里的绚烂风景。即将在武汉颁发的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将授予张瑞芳“终身成就奖”。她是继谢添之后第二位获得我国电影艺术最高奖的表演艺术家。当记者闻悉这个消息欣喜地上门向张瑞芳表示祝贺时,没想到她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我只是个听话的演员而已,说不上什么成就。”我们之间由此引发了一席耐人寻味的谈话。

  面对荣誉,我有很多的遗憾

  问:“终身成就奖”对于一位演员来说是极为难得的荣誉,让我感到纳闷的是,你却丝毫没有激动,反而沉重地说出那么一句话语,能敞开心扉谈谈你的感受吗?

  答:演员的一部戏、一个角色,演好了,成功了,有它的必然性,但也有它的偶然性。演员不像作家那样写出一本书完全是独立创作,属于个人的才能,演员是集体创作中的一员。当然也不可否认有自己的表演天赋和努力,但往往导演好、剧本棒、搭档默契为你提供了成功的机遇。我总认为演员这个职业很讨巧,他们的形象可以永久地留在银幕上,多少年后放映,观众看到的还是你当年的美好艺术形象,但你已经今非昔比,早和当年的角色没有关系了。这些年电视里放老片子,有的观众打电话给我,激动地谈起看片的感受。但我却有种隔世之感,很茫然。也许人生的阅历翻到今天这一页,我能够看淡荣誉,能够更理性更实际些了。但我还是要感谢表演学会给我这么高的奖项。扪心自问,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政治的干扰,我拍的片子数量很少,还不到二十部。现在的青年演员上戏的频率,真令我们这一代老演员羡慕。他们几年拍的片子比我们一辈子还多。所以谈不上有多伟大的成就,真的,我只是一个听话的好演员而已。面对荣誉,我的心情是沉甸甸的,遗憾是多多的。

  问:能具体谈谈你的遗憾吗?

  答:遗憾很多,更多的应该是反思,深深的反思。有些戏至今你也不能说它不好,甚至仍很感人,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我扮演的一系列平凡而伟大的妇女形象,至今令人感动,还是因为作品的时代感很强。但是由于当时政治气候的干扰,左的文艺路线的影响,今天又有几部作品还能再与观众见面呢?至于创作过程中遭罪、受到的非难就一言难尽了。

  就拿影片《李双双》来说,现在评论界将它说成是我的代表作,因为李双双,我获得了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但是1961年拍摄这部影片时,正处于文艺必须绝对跟着政治路线走的大气候下。河南著名作家李准1960年写出小说《李双双小传》,并在病中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赵丹看了剧本,欣喜万分,强烈地希望自己来演喜旺这一角色,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让他演。我那时正在舞台上演出,领导让我演李双双,我立即动身赶到林县参加拍摄。李双双是个心直口快、大公无私又极朴实的农村妇女,作品的风格定为喜剧,如何让自己和角色融汇一体?我考虑在表演上适当夸张一点、风趣一点,把人物的性格放开点演。表演时,导演鲁韧一直提心吊胆,时时提醒我:“不行,不行,千万别放开,那样会遭殃的,说不定会戴上丑化劳动人民的帽子。”所以我表演的时候也是顾虑重重,生怕犯错误。李准写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语言太丰富了,但还是被左改右改,鸡蛋里挑骨头,后来我实在生气了,固执地坚持我的台词,说:“希望你们一句也不要改,一个字也不要改。”

  终身成就奖是对我们这一代老艺术家的安慰

  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李双双》刚问世时,好像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指责影片的意见很多。

  答:是的。电影拍完,业内人士先看,专家批评喜剧不喜,李双双是个中间人物等等。有些批评近乎苛求。当时大家都很苦恼,等着挨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调片看了《李双双》,明确地肯定了这部作品,我们才稍稍地松了一口气。令我异常感动的是1962年秋,我访问日本回到北京,邓大姐约我到她家吃饭,周总理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请你吃螃蟹,因为你拍了《李双双》这部好戏,你的表演也有了新内容。”我当时激动得泪流满面。更没有敢想的是影片与观众见面后,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轰动了全国。总理肯定,观众喜欢,媒体支持,我也荣幸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文革”中,《李双双》又被戴上了“阶级斗争熄灭论”,“中间人物论”,“文艺黑线代表作”的帽子,我被斗得死去活来。1973年周总理接见中日友协访日代表团成员,我也在座。接见时,周总理突然将话题转到了文艺界,气愤地提到安徽省黄梅戏的著名演员严凤英的死是因为没有人关心她。又问在座的当时“四人帮”在文化部门的代理人于会泳、浩亮:“《李双双》电影有什么问题,它错在哪里?把我都搞糊涂了。”后来我也想通了,一部作品出来后,大家都习惯地把它当作教科书,上至中央下至各级领导都要管,都要干涉,创作人员的个性、作品的个性自然被抹去了。

  更可笑可气可悲的是,1958年“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电影生产也大放“高产卫星”,“天马”、“海燕”厂各拍出了七、八部纪录性故事片,我也参与拍摄了一部纪录性艺术片《三八河边》,它是作家鲁彦周根据全国劳模陈淑贞的事迹编写的。这部影片包括其它多部作品,今天已不能向观众复映了。我特别要提到的是,《三八河边》在外景地拍戏期间,刘少奇主席正在安徽宿县“三八”人民公社搞调研,听说我们在当地拍戏就和王光美一齐接见了主创人员并合影。就是这张集体合影照,十年浩劫竟成了我的一大罪状。所以说,授予我终身成就奖引起我太多的记忆,我把这个奖看成是对我们这一代老艺术家的安慰吧。今天我还能去领这个奖,但是像赵丹、石挥、上官云珠、严凤英等等,他们那么有才华,一生对艺术、对电影作出那么大的贡献——周总理就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优秀演员救活了一个剧种”,指的就是严凤英。可是你再也没有机会发给他们任何奖项了!(说到这里,张瑞芳沉默不语了,我感觉到她内心很难过。)

  《南征北战》是我最难忘的作品

  问:瑞芳老师,这一生中令你比较满意也最难忘的作品是哪一部?

  答:《南征北战》。这部作品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还是很完美,我在影片里演的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解放区的村长赵玉敏,只有几句台词,很少几个形体动作,但我很用心,很投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塑造劳动妇女形象,和过去演的角色完全决裂。

  说起拍《南征北战》至今记忆犹新,很难忘,我愿意多说几句。我那时是北京青艺话剧院的演员,正在舞台上演《保尔·柯察金》。周总理从苏联访问回来找我谈话,说在苏联他受到电影的影响太大了,你还是去搞电影吧。这样我就调到上影厂。

  1951年正是全国文艺整风运动,各厂准备拍摄的片子全部停下来。中央出面抓拍《南征北战》,全国就保留一部影片。作者是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两个摄制组的装备,导演是成荫、汤晓丹两员大将。成荫主拍我军画面,汤晓丹拍国民党场景,有分也有合。成荫挑选我演赵玉敏。过去我演的都是主角,这部戏里我只是个配角,但我感到很荣幸。就这么一点戏,我在山东临沂农村体验生活整一个月,跟着摄制组在农村拍摄整整八个月。我们每个成员都把拍好《南征北战》当成一项神圣的任务,那个较劲、认真,我以后拍戏再也没有碰到过。戏里的群众演员,调动山东军区文工团全体成员前来执行任务。全国十三个文工团的团长在戏里担任角色。敌我双方的士兵,班排连的干部,都是从志愿军、各野战军区选出的精兵强将参与拍摄。解放战争如何从大踏步后退到大踏步前进,大大小小的仗怎么打,军事顾问严格把关,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不能出丝毫洋相。片中陈戈军长念的一大段台词,林彪都亲自改过。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战争片的经典,它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真实地、艺术地再现在银幕上。然而,就是这部连林彪、江青都参与过的作品,“文革”中也因创作人员里有大批“黑线人物”而遭禁映,并且下令重拍彩色宽窄两种规格的《南征北战》。放映之后,观众普遍反映超不过以前拍的黑白片。所以说,《南征北战》是我非常满意和难忘的一部作品。

  要珍惜今天的创作环境

  问:作为老艺术家,能否对当前的影视创作谈点想法?

  答:有人戏说我们老一代的演员是戏少、钱少,观众多,现在的演员是戏多、钱多、观众少,我不这么认为。毕竟现在已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创作也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经济的范畴。我只是希望文艺工作者能珍惜今天的自由创作环境,很不容易啊!今天的创作环境是老一辈几十年付出的教训、代价争得来的。我很为现在的演员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挑选角色而高兴,而不像我们往往是担负上级的指令任务。至于演员的酬金多那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有时崇高的艺术比金钱更值得去追求。

  说到当前的影视创作,我现在电影看得很少,主要是在家里看电视。前些日子,看到报上对电影《英雄》的争议,上影老厂长徐桑楚掏腰包请我们几个人跑到浦东新影城去看,40元一张票。好家伙,走进影院,观众拥挤得水泄不通。看完后,我们都很兴奋。影片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那些画面如黄叶拍得真美。影片的动感让人震惊,张艺谋不愧为国际上所承认的大导演,影片构思富有想象力,摄影真棒,没想到电影还能这样拍法。听说《英雄》全国票房收入已达2亿7千万人民币,张艺谋为国产片正了名。几天后我请客,也是40元一张票,请几个朋友看孙周导演的《周渔的火车》,我很喜欢巩俐,她主演的《漂亮妈妈》,演得很不错。但是这部戏坦白说我没有看懂,看不明白,太笨了(笑)。让我非常欣喜的是,银屏上的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孙红雷这个演员很棒,他形象不出众,但太有戏了,塑造的正反面角色能从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刻画性格,所以真实可信,有很强的感染力。唐国强过去说他奶油小生,其实奶油小生也需要,这些年他演的毛泽东、雍正皇帝很下功夫,很自信,很成功,他的戏路宽得很。

  问:1982年你拍完影片《泉水叮咚》以后就较少上银幕,听说经常有摄制组请你出山,都被你婉拒了。

  答:我没有信心,现在拍片今天送来剧本,明天就让你上镜,我不行。我总觉得演员是青春艺术,为什么青春偶像那么火?人们还是希望美的享受。等到观众都愿意欣赏演员演技的时候,还有一个漫长的提高欣赏水平的过程。老人题材很难走俏市场,美国也就《金色池塘》、《为戴西小姐开车》等几部老人题材的电影拍得有影响,据说票房也不行。中国还没有人写这类题材呢。

  作者: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