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电影大师渐行渐远 艺术精神如何传承

2012/7/5 16:05:3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短短5天时间,我们失去了银幕上的“黄世仁”、“李双双”和“龙套大师”。”  当年拍摄一部电影,不像现在可以让演员随便选角色,谈片酬,当时大部分角色,都是上级下达的任务。

  短短5天时间,我们失去了银幕上的“黄世仁”、“李双双”和“龙套大师”。中国电影“22大明星”,如今只剩下了11人。面对网友们的沉痛悼念,我们不禁想到:如何保护眼下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所留下的精神遗产?如何让他们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他们的精神:不贪名利 追求艺术

  为什么称呼他们为艺术家,而不是明星,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贪婪过金钱和名利,也没有不可告人的“潜规则”,他们的红是永恒的,并非一颗流星。

  俗话说得好——要学演戏,先学做人。

  相比现在一个演员进剧组,助理、保姆、司机、经纪人前呼后拥,住要住上好的酒店,钱不到位不开拍……老艺术家们仿佛过的是另一种人生。他们不懂得何谓“耍大牌”,不屑于疯狂“捞金”,更不会靠炒作博眼球。

  陈强的女婿张山透露:“老爷子80多岁高龄拍《鬼子来了》,凉水往头上浇,倒骑毛驴,这种敬业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后辈都很难做到的。”

  据中国广播艺术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团长江平回忆,1996年他曾与黄宗洛合作过《梨园生死情》,黄宗洛饰演大太监赵公公,“很多年轻演员都记不住台词,而黄宗洛却自始至终没说错过一句台词,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与其他演员搭戏”。

  电影《飞越老人院》云集了许还山、吴天明等30多位老一辈泰斗级艺术家,他们平均年龄高达80岁。导演张扬赞扬道,“我们以前拍戏,年轻演员总是时不时地会迟到、误场什么的,还总要协调每个人的档期,特别折腾。但拍这部戏,特别轻松。因为老人们两个月就踏踏实实住在这儿。老演员们每天早上五六点进组,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他们对拍摄电影的热情,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无法比的。”

  秦怡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目前想要找她拍广告、做代言的厂家也相当多,但都被她一一婉拒了:“我从来都不接广告,因为我不懂,所以我就不会去帮做买卖的人宣传。”秦怡还坦言:“我没有所谓的出场费,有的时候主办方会给,有时候没有就算了,对于我来说这完全不重要。”

  “变质”的背后:艺术创作环境变化大

  对于陈强的逝世,崔永元曾说:“我觉得现在的艺术创作环境、开阔视野的机会,都比陈老爷子那个时代多得多,但是商业对文化艺术的伤害太厉害了,现在已经很少看到圈里的人在意艺术追求,提高审美趣味,所以我们也更加怀念陈老爷子,他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

  当年拍摄一部电影,不像现在可以让演员随便选角色,谈片酬,当时大部分角色,都是上级下达的任务。

  相比当年,如今的中国电影大环境已经自由、宽松很多。但为什么却难以再出现那些让人感动一生、铭记一生的经典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龙套大师”黄宗洛,一辈子没演过什么重要的角色。在长期的演戏生涯中,黄宗洛把头发一会儿染黑了,一会儿染白了,一进入角色,肢体语言、说话口音甚至眼神都不一样。对于自己的演技,黄宗洛曾说:“我很羡慕那些天才,他们跟闹着玩似的就演起戏来,居然能很快就红得发紫。咱天生就是蠢材,兢兢业业,从来不敢怠慢。我的诀窍只是苦干、笨干,加傻干!”

  而放眼当下的部分明星,外形上集体整容成锥子脸、大眼睛,演技上不管是开心、难过,还是生气、嫉妒、心碎、悲伤……常常是一张苦瓜脸到底。炒作上可以无底线,突破一切想象,更有甚者靠“潜规则”上位都已经不是新鲜事,难怪方青卓抱怨:“我一度对中国电影很失望,甚至想改行卖地瓜。”

  如何继承:拿出对抗现实的精神

  如果我们只是高喊“继承老艺术家的精神”,那迟早会变成一句空话。

  说到对抗现实的精神,不少明星开始了零片酬出演,黄晓明日前在上海电影节上就强调:“有好电影就来找我,片酬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同时他还表态,“电影市场需要死在沙滩上的人,我愿意做牺牲者。”刘晓庆近日也直言“我不是那么爱钱的人。”更劝导那些忙于赚钱的演员,“我对幸福的定义就是,一个人有一定的钱,衣食无忧,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有一个爱你的人,这就足够了。”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