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物娱乐讯 讲述“杀猪匠逆袭日本鬼子”的电视剧《一个鬼子都不留》,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热播。在该剧中,于震颠覆了以往的荧屏形象,塑造了杀猪匠庄继宗这么一个社会最底层的硬汉形象。于震也谈论了自己对于草根抗日英雄以及当下抗战剧热潮的个人理解。
关于杀猪匠角色:草根英雄更能带来共鸣
近三四年来,于震在《五号特工组》、《战后之战》、《密使》等电视剧中演绎了多个特工和战士的角色。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于震对于“纯爷们”的硬汉角色可谓驾轻就熟。不过对于他,这次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与以往的抗战剧不同,《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主要人物不再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或足智多谋的特工,而是彻彻底底的老百姓。
谈论起角色,于震表示:“这个庄继宗,原本没什么崇高的信仰,他只是一心想为惨死在鬼子枪口下的全村174口人报仇,杀鬼子,杀够了174这个数,就算报了这血海深仇了。”于震还说,随着复仇的深入,庄继宗遇到了英勇的游击队、纪律严明的八路军,也渐渐为他们的信仰所感染。他在危机重重的敌方军火库里潜伏成功,并以八路军战士的身份迎接新的战斗。
“不过,在树立信仰的道路上,草根出身的纯朴意识,束缚了庄继宗接受更高的思想。”于震认为,这样的设置并没有降低人物的魅力,反而使庄继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于震表示,此次扮演的人物与之前的截然不同。接着,于震开始对以往演过的角色进行自我剖析。“在《五号特工组》里我饰演的马云飞,是一个回国的英雄志士,他是一位社会高层的精英人士,过着高品质的生活,如果不回国的话,他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好、很安逸,而且,他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人。而在《密使》中,我扮演的于明辉,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侦察员……他们不是有留洋经历,就是有名门、豪门的背景,动辄皮衣加身,出入高档场所,与杀猪匠差别太大。”
于震感叹,《一个鬼子都不留》真正呈现出的是老百姓的奋起反抗。“你可以看到,为了保护勇杀鬼子的庄继宗,小餐馆的老板愿意马上停业;也能看到为了模糊鬼子的视线,村民们纷纷给出错误的路线。在这场反抗侵略者的战争中,老百姓成为了主角。”他强调: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70年了,但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决不会褪色。
关于抗战剧娱乐化:电视需要娱乐 但不能误导观众
据统计,2012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剧组150个,其中48个剧组涉及抗战题材,平均每天300个“鬼子”被“打死”,横店影视城也被网友调侃为“横店抗日根据地”。而一些抗日剧的娱乐化倾向很扎眼,出现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甚至“手撕鬼子”之类离谱至极的情节。因此,陈道明、高满堂等影视圈大腕,发声批评抗日题材剧的娱乐化。
对此,于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对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的了解,大多数都来自教科书和历史书,都是老师、学校、历史专家告诉我的,而不是从电视剧里来的。”于震回忆道,小时候,他特别迷李小龙、成龙的功夫片,去学电影里的武打招式。“但是,老师看到我在学这些功夫,马上就告诉我,这些都是假的。随着我逐渐长大,随着我的智商、见识的提高,我也认识到这些是娱乐而已。”他认为,只要有点智商的孩子,就不会被电视剧误导了。
在于震看来,电视剧当然是需要娱乐化的,只要不是太夸张就好。不过他坦承,“如果因为电视剧的娱乐化,影响了现在的90后、00后,使青少年不知道抗日战争是怎么一回事,是何等的艰苦和惨烈,这肯定是偏差了。
在《一个鬼子都不留》中,杀猪刀甚至石块、弹弓、飞针,都被庄继宗和大哥李占奎用来惩罚鬼子。然而,鬼子手里有的是枪。为何以冷兵器去对抗热兵器,还会屡屡得手?于震答道:“他基本上靠偷袭,没有正面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夜黑风高杀人夜这样的环境动手的。”这有点像二战时期的老枪,主角拿着家里很老式的火枪,去杀德国鬼子。而且,我有李占奎这位大哥,一直帮助我杀鬼子。他还补充道,剧中李占奎用飞针杀鬼子,并不是《聊斋》,“我查过史料,真有其事”。
“把古装戏的因素放在抗战剧里,我是反对的。比方说,如果在剧中我翻一堵墙,那肯定会有马少骅或者宋佳伦在下面托着我,而不会是我自己双脚一蹬,凭着轻功就飞上去了。”他说自己比较幸运,没有碰到制片方要求自己在抗战剧中出演娱乐化的角色。
关于电视剧角色中性化:接受不了现代剧里男人是受气包
“别看抗战剧数量多,但是精品其实很少,《一个鬼子都不留》就是难得的精品抗战剧。”于震说,要是碰到有好的剧本、好的团队,他会一直把抗日英雄演下去。
随后,于震话锋一转:“虽然抗战剧很多,但是现在大众还是很需要抗日剧的。我特别希望电视台多播抗日剧。”他的理由是:第一,这个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类戏,让大众了解历史上我们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了解父辈们不屈的反抗;第二,这是向年轻人彰显男子气概、男子魅力的戏。我现在挺害怕,现在男孩女孩有中性化的倾向,尤其是男人,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我这个人比较传统,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像男子汉。”
说到电视剧男性角色的阳刚之气,于震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很多人奇怪我为什么不演现代戏。其实呢,我也看了很多现代戏的剧本,我发现,在现在主流的现代剧中,男人都特别受压抑,特别受气,而女人在里面就一直在争吵。但是,我的家庭不是那样的,我的家庭很和睦。所以,我演不好那种现代戏。”
于震表示,他从小就爱看战争、武侠题材的片子,有一种英雄情结,“比如说,我爱看金庸的小说,很喜欢令狐冲。”在他看来,金庸的小说,每本都是不同的,能取胜不是靠武侠的招数,而是人物,那些主要人物都让人过目不忘。“我希望自己饰演的这些英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能让观众忘不掉。这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关于演员“性价比”:演员不是住房 选择余地大
不久前,于震被媒体评选为“性价比最高的10位演员”之一,片酬不高,收视率有保证,“便宜量又足”。
对此,于震一脸的欣慰:“我很高兴,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制片方创造更多的价值。‘戏红人不红’是我追求的。这是因为,能让观众记住演员所饰演角色的名字,这说明了演员塑造这个人物很成功。”
从这个话题,延伸到为人之道。“我接受的教育,人生活中要像水一样。水是无形的,所谓‘上善若水’,生活中越普通越好,做一个平常人最好。我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长大的,我爸妈都是工人。我塑造的角色让人记住,我就很开心了。我希望自己坚持下去,‘价格便宜量又足’。”于震笑道,“塑造人物,这是我最本分的工作,别的事,我还是尽量少知道的为好。如果整天想着涨片酬的事,那就塑造不好人物了。”
说到片酬,他认为,片酬不是演员能说了算的,而是由市场、观众决定的。“制片方给多少,我们一般都接受。现在那么多好演员,演员不是住房那样的刚性需求,演员可选择的余地太大了。”(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