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新老两版联合播

2013/4/9 10:36:4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捧红了葛优、吕丽萍,早已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时隔22年,当年的总策划、如今的导演郑晓龙终于在换了五批编剧后,推出了续集《新编辑部故事》。4月20日起,该剧将与修复版《编辑部的故事》每天以“2+1”的组合方式在东方卫视、乐视网联合播出。

  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捧红了葛优、吕丽萍,早已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时隔22年,当年的总策划、如今的导演郑晓龙终于在换了五批编剧后,推出了续集《新编辑部故事》。

  4月20日起,该剧将与修复版《编辑部的故事》每天以“2+1”的组合方式在东方卫视、乐视网联合播出。新老两版难免被拿来作比较,但郑晓龙表示,如今时代不同了,社会热点不同了,编剧、角色、样式都是全新的,两者完全不具可比性,“老观众如果凭着以前的经验来看,会发现完全不一样”。

  离了王朔,剧本打磨难

  当初《人间指南》编辑部那拨儿人,退休的退休(陈主编、牛大姐),去世的去世(刘书友),跳槽的跳槽(李冬宝、余得利),戈玲(吕丽萍饰演)作为《人间指南》编辑部的唯一元老,当仁不让地成了老字辈的女主编,除了“牛大姐”童正维偶尔串门外,其余一律是“新人”,年龄层从50后覆盖到90后。头牌小生袁帅(黄海波饰演)替了当年李冬宝的摄影席位,老编辑刘书友之子刘向前(王千源饰演)子承父业,90后何澈澈(井柏然饰演)是电脑高手,在海归运营总监安妮(陈好饰)的主导下,经营不善的《人间指南》改名《WWW》,开始了新的故事。

  谈起续集,郑晓龙表示已筹划了十几年,“《编辑部的故事》不是情节剧,而是个系列剧,所以拍完后没多久我就想着续集,这么多年社会生活变化太大了,有太多话题非说不可,很多是那时根本不曾料想的”。然而,由于编剧原因,续集迟迟没能拍成——当年剧中初稿剧本17集,郑晓龙“毙”了15集,剩下的只有王朔写的那2集,后期冯小刚又加入写了7集,王朔最终担任总撰稿,负责编剧群集体创作的风格统一,到了续集,王朔说写不动、不愿意干了,郑晓龙只得另找编剧,一找就找了十几年,“王朔的语言基调,后来的编剧很难达到那水平,模仿也困难,最后还是解放思想,只要保留语言幽默感,把各种喜剧样式都放进去,终于算成功了”。

  表现夸张,不在乎争议

  熟悉了老版冷幽默的观众会发现,新版的喜剧风格完全不同了,既有无厘头、黑色幽默,又有荒诞剧、音乐剧的影子,肢体语言十分夸张,这样的改变是否会担心观众的“板砖”?对此,郑晓龙强调这不是“雷”,“情节都是合理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夸张。喜剧样式必须改变,观众不同了,你没有更有意思的招很难把他们逗乐,对于以后的争议我不大在乎。以我的观影经验,《武林外传》刚出来那会儿我也不接受,但慢慢看下去我还追着看,觉得特好看,如周星驰的电影一开始也不被接受,什么事都有开头,你不去做就永远不会进步。任何剧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就连我拍的《甄嬛传》还有人不喜欢、在报上批评呢,当初《编辑部的故事》刚播也有人拍砖,说‘这哪儿像编辑部,一天到晚不干事光贫嘴,有什么好笑’呢”。

  在十几年的改编过程中,世界末日、办公室政治等少数话题保留了,但更多的是时下热点,包括选秀节目、娱乐圈潜规则、收藏热、房子、择校热等。对于话题的选择,郑晓龙小心翼翼,“喜剧肯定会对一些事情讽刺挖苦,给观众带来共鸣,有些人却会不舒服,当年老版就差点被‘毙’,我能没压力吗?”

  而前晚提前来沪的黄海波在采访中也特别提醒观众,千万别抱着老剧的观念看新剧,“对于我爸妈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编辑部的故事》可能是经典,但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不是,所以我也会跟我爸妈说,时代变了,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千万别拿老剧往上套。当然争议是一定的,有时候把文学式的语言演出来是挺困难的,这个戏不是我原来拍的电视剧的套路,像是美剧《老友记》,也有点像《我爱我家》,甚至有点像《武林外传》,但又不是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