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1912》:《大宅门》变了!老观众别太认真!
女物娱乐讯 十二年前的《大宅门》堪称经典之作,可以说是开创了宅门类型剧的先河。2013年的5月,郭宝昌带着《大宅门》的番外篇《大宅门1912》重新归来,与十几年前的好评如潮不同,《大宅门1912》自开播以来争议不断。在新浪影视打分系统中,《大宅门1912》只获得了6.4分的及格分数,网友对于该剧的评价基本是四六开,四成认为“总体不错,瑕不掩瑜”;六成则认为“狗尾续貂、炒陈米剩饭、毁得经典连渣都不剩”,甚至有人直呼“郭爷晚节落俗”。
不过,在北京、安徽、天津、河南四卫视同时播出,收视率被分流的情况下,《大宅门1912》的收视率表现仍属中上乘。在csm46卫视黄金剧场收视调查中,播出《大宅门1912》的北京、安徽、天津、三家卫视轮流挺进前五名,成绩最好的17、18、19三日,更是分列排行榜的三到五名。虽然此剧的播出并未达到前作的收视盛况,但与独播剧在收视率上竞争尚能如此,已属不易。而《大宅门1912》在剧情设置和角色选择方面的变化,则成为不少网友言辞激烈给出差评的原因。这种对原作系列风格上的转变,也造成了一部分老宅门观众的流失。剧情方面,故事的背景跳脱大宅门移师山东,黑帮、言情等新元素加入;角色方面,经典配角不再,陈宝国唱独角戏撑场子,何晴版的杨九红由泼辣窑姐变得温良谦恭,新角色路青青的台词设置以及扮演者张歆艺的表演方式,都引起了“老宅门粉”们的观剧不适感。然而《大宅门1912》也并非彻底丢掉了原作的韵味,陈宝国饰演的白景琦依旧是那个观众熟悉的,霸气侧漏的白七爷;斯琴高娃、刘佩琦等虽然不再担任主要角色,但一个不经意的亮相,都能给观众带来那份熟悉的味道;而郭德纲、于谦等新面孔的加盟,也为该剧平添了一分新鲜气儿。因此女物娱乐综合收视成绩、业内评论、观众普遍看法后做出如下评价:《大宅门1912》确实变了,老宅门观众请您别太认真,平心静气看下去,虽然难称经典,却也值得一看。
《大宅门1912》:剧情之变
《大宅门1912》跳脱宅门
背景大变 移师山东跳脱宅门
网友:
@猫城望秋雨:#大宅门1912#看了这个郭宝昌导演的第三部,觉得跟前两部经典比起来差距较大,七爷还是那个七爷但味道变了,没有反映出民国背景下封建家族的变迁,增加了悬疑,少了些思考。想想第一部多经典,一部大宅门,现代红楼梦,中国版唐顿庄园啊
@火男STYLE:给我妈推荐了一部电视剧大宅门1912,我妈说看过几十遍了,我说不是吧,这是刚拍的续集,我妈说它也没写续集啊,我说是新拍的,我妈说她还以为是重播呢,一出来就马上换台了,建议导演加上《大宅门1912续集》俩字
主创独白:走出宅门有苦衷 本就是独立故事番外篇
郭宝昌:“写这部戏时我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因为我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一片茫然,但是在无数压力下,逼着我写。我说我不可能再往下写了,下面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怎么写?我没辙,才想起了1912到1921中间这一段的事情,杨九红离开北京逃出大宅门,这中间十年是空白的。所以把这段补上了,算我还了观众一个愿吧。”
为何打着“大宅门”的旗号讲宅门外的故事?郭宝昌:“对于《大宅门1912》的剧名,我当初给起的是《大宅门——七爷在山东》或者《大宅门》外篇,这倒好,又得听制片方意见,又是购片方意见,这导演都快没有发言权了。”
小浪观点:求变带来不适是必然 新作宅门味并非荡然无存
既然续写宅门传奇有千般阻碍,跳脱宅门讲故事就成了郭宝昌的必然选择。所以,郭宝昌另辟蹊径想起了前作中1912-1921空白的十年,以老版宅门故事“番外篇”的姿态重新归来,聚焦白景琦在山东的创业故事。不过,离开了白家京城的老宅,宅门中人声鼎沸的热闹、各房头婆妈的家庭琐事、家族长四两拨千斤的定力,这些宅门内的惯有风景也都消失不见了。这种浓厚宅门氛围的减损造成的心理落差,恐怕是“老宅门粉”们观剧不适的根本原因。但在故事发生的符号化地点改变的前提下,这些变化的出现也实属必然。其实仔细观之,《大宅门1912》也并未让宅门味消失得荡然无存,陈宝国、梁天的京腔台词时时在提醒着观众曾经的宅门生活,胡总管奉二奶奶的旨意来济南要九红的孩子,二奶奶在七爷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无不显示着该剧与前作的精神联系。退一步讲,就算郭宝昌能冲破阻碍让续写的《大宅门3》与观众见面,但新时代环境下宅门的消失、物是人非的悲凉,恐怕也是众多“老宅门粉”无法接受的。“相见不如怀念”,与其破坏心中的经典不如把美好封存在记忆中,死忠的“宅门粉”们如果怀念宅门里的老朋友,那就去《大宅门1912》里看看白七爷吧。
加入黑帮悬疑元素
黑帮悬疑争斗元素的加入
网友:
@静微博2013:《大宅门1912》,黑帮+海归+三角恋爱+悬疑,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宅门风格,对于喜爱《大宅门》的观众来说,越看越不顺眼。遥想当年《大宅门》,好就好在从从容容地辉映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宅门文化,宅门里的四平八稳,宅门里的腐朽,宅门子弟的精气神,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观众看就看它的独树一帜。
@Lam_Soul:大宅门1912到底演得是啥啊,谍战片吗真是一点没看懂啊!之前那两部的京味全没了,白七爷整天跟几个小混混斗个没完算几个意思啊,完全拉低整部戏的水平。就算是针对他在济南的一段生活也不能这样演吧,剧情拖沓毫无亮点,浪费了这几个好演员,斯琴高娃快出来啊好想看她飙戏。
主创独白:观众欣赏口味变了,黑帮悬疑既符合历史又有商业价值
郭宝昌:“《大宅门》播出后,曾有过一个‘宅门热’,出来一大批‘宅门戏’,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所以我得另辟蹊径。这十年来观众口味的变化很大,我分析了一下,很多收视率高的戏都是悬疑性比较强的。”
“这个剧本我写了整三年,前两年写了十稿不止,不吸引我,我都不喜欢看,老百姓能被吸引吗?在大宅门里我找不到现在的娱乐因素,第三年我查资料搞座谈会,才在原始资料里查到黑帮这事,这条线给了我新的启示,既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又有商业价值,这事一条真实的线。”
小浪观点:固有宅门风格杂交黑帮悬疑元素 导致主题风格混沌
与许多导演标榜“唯艺术论”不同,郭宝昌没有故作清高,而是毫不讳言自己对大众欣赏品味的主动迎合。其实,黑帮悬疑的线索固然有商业因素的考虑,但加在白景琦身上也并非全然突兀,那个号称“活土匪”的七爷自小混不吝,小时候不但耍花招欺负教书先生,还满身贴金箔撒尿让其他孩子喝,成年后的匪气更是有增无减,愣是用一泡屎在典当行里换了两千两银子回来……所以在《大宅门1912》中白景琦深入匪巢智斗黑帮,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剧集过分强调七爷智斗黑帮一线时,却使这条本该汇入宅门大格局的分线自成一体,没有了前作中宅门戏的浑然天成,缺少了一种厚重感。简单来说,这场黑帮悬疑与宅门风的碰撞,并没有水乳交融,而是互相割裂造成了主题风格的混沌。看得出郭宝昌在黑帮一线上试图营造悬念的用心,但有时颇费心思埋下的包袱,却在观众看兴正酣时戛然而止,悬念的安排没有把控好观众亢奋点的节奏,反而因为各种包袱的散乱铺排,造成了剧情交待的混乱和叙事节奏的拖沓,这也是新元素进入宅门后水土不服的一大表现。
言情戏码加重
言情戏码加重
网友:
@越飞越远的鱼:大宅门1912为什么从上一部那个有历史背景的故事剧变成了现在这个假模假式的言情剧?真是太悲催了,故事不好再多演员加盟也没用,唯一的亮点是郭德纲,勉强算是为无味的演员阵容和故事情节加入了一点诙谐意味~
@大漠孤狼爷:现在的导演真是毁三观。一个《大宅门》硬是给拍成言情剧。
主创独白:优先考虑市场 和年轻人思想接轨
郭宝昌:“收视率已经成了生命线,提到这个我比拍戏还紧张。给收视率主要贡献群体的婆婆妈妈拍戏真的挺难,不可能不考虑市场,再有内涵再有思想性没人看也白搭,我要和年轻人的思考习惯、审美习惯、市场接轨。”
小浪观点:谈情说爱无可厚非 小情小爱流失韵味是关键
除了有意为之的悬疑因素,《大宅门1912》也在言情戏码上做足功夫,老少配、三角恋,时下流行的商业元素通通塞进来。剧中,七爷被一个留洋归来的黄毛丫头路青青,迷得心猿意马小鹿乱撞,只要路青青一嘟嘴瞪眼,七爷的原则就全线溃退。其实,风流倜傥的七爷谈情说爱本无可厚非,但过于甜腻的对白和有点造作的互动,显然变了大宅门的味儿,让人难以接受,观众不禁要问:从未被儿女情长牵绊的七爷,啥时候学会了撒娇卖萌?向来大男子主义的七爷,又为何驾驭不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痴迷于“小情小爱”的七爷引起了老版观众的不适感:“曾经那个三妻四妾说一不二的男子汉哪儿去了?”。此外,路青青与白七爷、田子行的“三角恋”更是来得纠结又虐心不已。可以说,言情戏码的浓墨重彩,自然为剧集增加了看点,但太多情感冲突的设置反而凌乱了人物、散了《大宅门》系列本应有的精气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