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从民谣歌手跳跃到艺术家

2013/7/25 15:37:1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而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中国曾经最具才华的民谣歌手游走纽约,目光投向绘画,在沉寂的8年间,只出版了一张专辑和一本诗集画册。2007年,艾敬再回到人们的视野,已经成为一位集绘画、装置、雕塑、影像创作于一身的视觉艺术家。

  在《中国梦之声》的逆袭战中,当选手许明明唱完一首《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时,台湾资深音乐人王伟忠点评,“你让我想到了90年代艾敬的感觉……”

  艾敬,对于大多数90后甚至85后的年轻人,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上世纪90年代艾敬唱着《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外婆这样的女人》走红流行乐坛的时候,他们还是小孩子。

  而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中国曾经最具才华的民谣歌手游走纽约,目光投向绘画,在沉寂的8年间,只出版了一张专辑和一本诗集画册。

  2007年,艾敬再回到人们的视野,已经成为一位集绘画、装置、雕塑、影像创作于一身的视觉艺术家。2012年,艾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个人艺术展,成为首个在国博办展的当代艺术家。今年6月,艾敬的雕塑作品《海浪》被国博收藏。其他作品也被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的收藏家收藏。

  从歌手到当代艺术家,艾敬的跨度有点大,这中间她经历了什么?

  从798再往东走一公里,有一座环铁国际艺术城,在一条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长约9公里的环形铁道围合的区域内,环境优美,开阔安静,近几年吸引了不少艺术家入驻,艾敬的工作室就在其中。见到艾敬的时候她刚刚完成一个电视栏目的拍摄,换上一身素黑的裙子,磨好两杯咖啡,手边是她从中国大饭店买的最爱吃的酥皮奶油卷,斜靠在沙发上的艾敬有着40岁女人特有的优雅性感。从歌手到当代艺术家,转身的角度似乎很大,但在艾敬看来,一点都不突然,对于这个世界,她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的看法,只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和表达,怎样都自在。

  误解——

  1999年专辑《MADE IN CHINA》未能在内地发行。歌曲《made in china》直到2006年被解禁出版

  “I'M MADE IN CHINA 中国地方辽阔辽阔

  I'M MADE IN CHINA 这里人口很多很多

  I'M MADE IN CHINA 他们说中国很落后很落后

  I'M MADE IN CHINA 他们说中国进步了进步了

  我在这里成长生活

  理想被现实猛烈地撕扯

  当我离开这里回头看看

  我才发现原来我很爱国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 中国母亲啊

  我不能选择 尽管你还不够好

  我不愿做你的逃兵

  可我注定成不了 英雄

  ……

  I'N MADE IN CHINA 传统的观念不要束缚我

  I'M MADE IN CHINA 历史的沉重也不敢忽略

  I'M MADE IN CHINA 我该做点儿什么”

  这是1999年艾敬创作的《MADE IN CHINA》的一段歌词。“在国外,‘made in china’很多时候是贬义词,代表廉价质量差的商品,但我多年游历海外后,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只有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艾敬谈起当时写这首歌的创作动机。但是这首现在看来非常主旋律的歌曲,在当年却没有被审查通过,《MADE IN CHINA》这张专辑也没有在国内发行。“在十几年前,《made in china》的观念确实很超前,那时大部分人都在渴望出国的时候,我却想要回归”,对于当年的遭遇,艾敬完全理解,但她也一直坚信,《made in china 》是经得起考验的真诚的作品,总有一天人们可以理解她在说什么。终于,2006年她的创作精选专辑《艾在旅途》在国内发行时,这首被封存多年的作品被解禁收录其中。

  不管怎样,1999年的经历对于艾敬的音乐梦想依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的音乐生活也由此产生了一个停顿。“我所有的生活都为了创作和表达,所以当真实的表达不被理解时是很痛苦的”,艾敬直言。那时,艾敬与日本索尼唱片公司的合约也面临期满,她未急也未跳,更没有叫嚷和诉怨,艾敬选择了离开,“我是感觉受伤害了,但是我理解,我依然爱着这个国家,所以我不炒作和伸张”。于是,艾敬切断了身边所有亲密的关系,放下多年围绕在身边的爱和保护,决心一个人寻找音乐以外的生活。“我像沉在海底的一片细沙,甘心情愿地沉静,我好奇地观察浮游在海水里的所有生物,寻找那些奇特的吸引我的事物”,艾敬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

  游学——

  命运对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在纽约8年时间里,经常是一周有四五天时间都长在画材店。

  绘画是她最先找到的出口。上世纪90年代初艾敬游历欧美,走到哪里都要去看美术馆、博物馆,后来开始看画廊,这些积累对她学习绘画都大有帮助。刚好有个契机,艾敬认识了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因为喜欢艺术,1998年我曾去他成都的画室拜访过他”,艾敬回忆。1999年张晓刚移居北京后,在花家地开了一间工作室,“有一次张晓刚在我家里看到我给自己的唱片封面画的设计草图,称赞我画画很有感觉,于是开始教我画画。”

  一开始张晓刚以为艾敬只是爱好,没想到她如此执着。“双眼紧盯着眼前的画布,闻着松节油散发的甜香,双眼因为集中和油画颜料的刺激而漫着血丝,皮肤油亮亮地照着画布,我的头发常常蓬乱……”艾敬描述投入在绘画创作中的自己。那几年,艾敬一次一次地去纽约学习,一周有四五天时间都长在画材店,画材店的工作人员都会画画,每个都是艺术家,艾敬天天拉着他们问来问去,哪个材料好,好在哪,怎么用。在这些人眼里艾敬很神秘,“他们都认识我,问我干什么的,我说什么都不做,就是玩儿,他们不信,玩儿哪会买那么好的材料?但看我又不像撒谎。”说到这儿的时候,艾敬的眼神里充满小孩子般的调皮。

  在纽约的这段8年时间里,艾敬几乎忘掉了自己曾经是谁。“我觉得命运就是这样,它对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音乐就是一道门,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然后一转身推开另外一扇门的时候,有好奇,有担心,更多时候你会发现,一路走来,最后会迎来鲜花”,艾敬的这份感受后来化为她的一个装置作品——《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艾敬在纽约的网络旧货市场上看了几千个门,挑中了5个,成功抢到手的有三个。这三个古董门,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法国和中国清代,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仅三个门的运费就一万美元。尽管清代的木门在高碑店有很多,艾敬还是选择从海外游历回来的,“那个清代的木门被原来的主人刷成了孔雀蓝的颜色,相当于注入了他的审美,同时能够看到它斑驳的年代感,这样一扇门,从中国出发,游历了世界,被不同的人收藏过使用过,本身就充满故事。”门里的花真的是鲜花,在国博展览期间,艾敬专门请人每周更换一次鲜花。

  当然,在纽约潜心研究当代艺术时,艾敬也没有放弃音乐。和索尼约满后,艾敬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去一直以来梦想的伦敦录制唱片,选择了伦敦最有历史的RMK录音棚,全部采用乐队现场录制。2003年正式发行了《是不是梦》,于是回国开始做宣传。

  不过那一次的经历让她感觉非常不好,“5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国内的电视台已经很少有mv频道了,都是综艺节目,我很讨厌这样的形式,我特别怕主持人跟我谈40分钟话后,突然叫我站起来唱一首歌,我就崩溃了,因为那样的灯光气氛不适合唱现场,我也不想假唱,很多时候我录完电视节目晚上会做噩梦,难受到皮肤都疼。”很多时候,艾敬都坦言配合不了,宣传一圈下来精疲力尽,也得罪了不少人。现在她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做音乐,最近两年也创作了《问题和答案》和《爱人》两首单曲,但绝不再去犹如“斗兽场”般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