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策论坛聚焦华剧的国际化创作

2014/3/27 10:16:0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正是怀着振兴华剧的梦想,影视大咖们才远道而来,云集华策香港论坛,为借韩剧美剧的他山之石,寻求华剧的突破之路。韩剧在亚洲各国走红后,韩国的政府和各界人士马上意识到电视剧是产业的一部分,共同努力推动韩流文化现象的流行。

  女物娱乐讯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继续者们》、美剧《纸牌屋》全球热播,在各种海外剧文化夹击中的华剧,如何寻求突破?中国不缺好导演好编剧好演员,那我们到底缺什么?电视剧产量上的“超级大国”,怎样成为质量上的第一世界?韩流的走红背后有着国家力量的支持,中国在监管思路与视野上是否会有所改变?如何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在全民热议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时,这些问题却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影视业界的思考。日前,在第十八届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数十场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由华策影视主办的高端论坛——“华剧梦·国际风”主题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大佬云集,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的眼光。参加讨论的是国内鼎鼎有名的30余名顶级导演编剧制作人,邹静之、刘恒、麦家、吴敦、简远信、赖水清、刘家豪、梅小青、娟子、张华标、鞠觉亮、戚其义、郭靖芋、丁芯、杜国威、陈淑贤、卢伦常、周涌、陈炘怡等,主办方更邀请到炙手可热的韩剧《继承者们》创作团队来到论坛现场,与中国影视大咖共论华剧梦。其阵容之豪华,号召力之强大,议题之火爆,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个无数人狂追韩剧的时候,却别出心裁地请到中国大咖和韩国新星一起来讨论华剧如何赶超韩剧,这种独到的视角和对行业的关注,正是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华策论坛在业内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原因。

  五轮议题探究华剧如何赶超韩美

  单看嘉宾名字,便知这场论坛的份量之重。30多位著名编剧导演制作人,无一不是震撼影视业界的风云人物,而他们的作品更有不少影响深远、受到无数观众热爱的经典之作,可以说代表了同时代的较高水平,如《康熙微服私访记》《打狗棍》《老有所依》《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封神英雄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倾城之恋》、《宫心计》、《金枝欲孽》、《北京青年》……而这些顶级大咖们平时档期超满,能在同一场合见到几位已经非常难得,30多位同时莅临论坛,举办这样一场巅峰对话,主办方华策影视的气魄和资源不言而喻。

  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起席卷中国的“韩流”后因种种原因导致落潮,但如今的重新来袭又引起各界人士对韩流带来的文化冲击的反思。中国作为涣涣大国,有着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格,也曾经出品过不少传播甚广,影响深远的好剧,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大国、播出大国,但为什么在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远不如韩剧,华剧该如何真正走出去,实现中国梦?正是怀着振兴华剧的梦想,影视大咖们才远道而来,云集华策香港论坛,为借韩剧美剧的他山之石,寻求华剧的突破之路。

  论坛由凤凰卫视中文台副总编辑黄海波担任主持人,五轮议题均立足国际,反观自身,重点探讨韩剧再度兴起的原因,并将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美剧纳入议题范畴,在全球化视野中探索华剧的努力方向。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亲临论坛现场并致辞,表达了政府支持华剧发展的决心,表示政府会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市场推广,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感知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得到洗耳悦目的艺术享受。

  《继承者们》制片人尹夏林揭密成功原因:

  制作之初就瞄准海外市场充分考虑观众需求

  中国电视剧经历了5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初创期,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成熟期,以及 90年代中期以来的繁荣期。但近年来量高质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虽然不乏《老有所依》《大丈夫》《打狗棍》《天涯明月刀》《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全家福》《封神英雄榜》这样收视口碑俱佳的精品之作,但与动辄超过15000集的年产量相比,精品率却明显偏低,而韩剧为什么能经历冷淡期再次大热,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主流市场为什么对“韩流”如此欢迎?韩国《继承者们》的制片团队PICTURES公司的代表尹夏林作为该剧的制片人,详细地介绍了《制造者们》的制作以及新媒体推广过程。

  尹夏林说,韩国电视剧制作程序已经实现了时代的接替,从过去电视台下单子,按部就班制作电视剧的第一代,转变为从计划制作时就考虑海外发行的第二代。《继承者们》也在一开始就瞄准海外市场进行有计划的制作。

  尹夏林认为,电视剧的成功关键在于故事情节,她选择题材的标准是故事要有共鸣的同时还要有趣,但这两个因素按照性别、年龄和国家各不相同,要赶上时代的潮流是,所以她主要选择的题材是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是一个超越年龄性别国家容易达成共识的关键词。

  选择题材的另一原则是准确把握对象。为此她特别看重的是两个变化,国内外电视剧发行渠道和观众对电视剧的态度。尹夏林认为,电视剧市场面临巨大的变化,以韩国为例,2010年初之前收视率达到20%到30%才说得上是成功,而现在将近15%已经不错了。首先是因为电视剧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包括有线电视、网络电视、视频点播在内的网络与手机电视的新媒体出现。其次,生活节奏的变化,带来发行渠道多元化,改变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态度,韩国电视剧由收看电视剧转变为自由选择收看时间收看方式点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趋势带来的积极效果是扩大电视剧市场,甚至出现了仅在网络手机上点击收看的电视剧。

  在此情况下,她在海外市场特别关注网络媒体。她说,“我相信网络是颇具魅力的发行手段,全世界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点播共享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加强电视剧的力量,韩国人口仅为五千万左右,是比较小数目的市场,但通过网络可以不受限制,扩大市场,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是一个重点。”

  海外播映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继承者们》为例,在内容的竞争力和话题性方面受到海外观众的肯定,不仅提高了版权的价格,还引起国内媒体的关注。另外,若网络频道收视还没到位,可以把广告一起操作,注入性行销,因为随着韩剧的影响力增加,外国公司注意到韩剧也是一个主要广告媒体,博得消费者青睐,这种良性循环会直接影响到PPI收入的增加,这就是海外制造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向韩剧进行赞助,进行PPI的理由,所以瞄准广告市场,把握时机很重要,以中国为例,韩剧在内地播放需要获得官方的批准,这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行销产品很快就过时了,无法及时满足广告界的要求,为此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得到观众的回应,消除广告的担忧,因此制作《继承者们》的时候,就进行了许多企业性的尝试,网络频道的发行,并分外关注网上消费者,考虑到目前的消费者由10多岁到30多岁的女性主导,选择的故事就是10多岁时的甜蜜爱情故事,《继承者们》聘请演员时,也考虑到从10多岁到20、30多岁女性都有新演员。播放电视剧前,通过中国和美洲地区寻找发行代理公司及时供应视频,同步开发视频软件,通过新媒体节目的重播收视率,逐步提高收益,在国内形成话题,吸引传统观众,海外播映时进行即时的字幕工作,让观众可以及时收看。

  韩剧在亚洲各国走红后,韩国的政府和各界人士马上意识到电视剧是产业的一部分,共同努力推动韩流文化现象的流行。尹夏林说:“《继承者们》在中国地区电视剧有1.4亿万次,美洲地区有1500万人次,销售到了15个国家,从计划到聘请演员,整个程序都把新媒体的主流观众放在首位,量身订制,并以爱情喜剧的因素来吸引国内外观众,这也许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我作为电视制片人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今后还要开发崭新的发行方式和多样的故事情节,满足观众的需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