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批商业片平板化 用毛笔写《在清朝》剧本

2014/11/10 22:31:45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11月6日,第十一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金字奖高峰论坛举行,该校三位校友贾樟柯、王小帅、张猛受邀到场,与曹保平教授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作为编剧的导演&作为导演的编剧”的对话。

  1905电影网讯 11月6日,第十一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金字奖高峰论坛举行,该校三位校友贾樟柯、王小帅、张猛受邀到场,与曹保平教授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作为编剧的导演&作为导演的编剧”的对话。贾樟柯在谈到商业电影现状时,批评道:“前几年的电影有一种电视剧倾向,现在是iPad化的倾向,连基本的调色和视觉结构都没有。”

  贾樟柯写剧本重文学性 张猛先拍短片再反推剧本

  作者电影是一种创作主张,它的内核就是“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当是导演,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当天出席活动的三位导演,很明显都是这一创作主张的拥趸,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极强的主观表达意图。为了实现这些意图,他们就必须亲自创作剧本,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贾樟柯最早开始写剧本是大一的时候,为了他那无处安放的武侠热情,后来创作出《站台》,则是想表现自己成长的八十年代。张猛则因为当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导演系,为了实现导演梦,他就开始写剧本,由于没有学习相关课程,他自创了一种方法,即先拍真人短片,再根据短片内容反推剧本,最后用这个剧本寻找投资和团队。王小帅开始写剧本,则是源于求学时期拍的一部失败的学生作业:“老师说我们只有镜头运用,缺乏跳出来的宏观性,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写剧本的素养。”

  在创作剧本上,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贾樟柯比较重视文学性。他认为,有了文学性,拍摄就有了提纲挈领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即兴发挥,现场所有的可能性都会被调动,所以贾樟柯在拍摄现场通常是不看剧本的。而王小帅则倾向于文学性的描述越少越好,只写出人物性格、动作、对话、动机,构建出影片的框架,“这样得到的外延和张力会更大。”

  贾樟柯批电影平板化 王小帅自称“很商业”

  说到商业片,贾樟柯和张猛都透露一直都有商业片的项目找来,但张猛发现,这些剧本大致雷同,连初吻、堕胎的情节都一样,张猛开玩笑地说:“看完人家的故事,我真后悔啊,我也应该陪人家去堕胎的。”一番调侃后,张猛正色道:“你应该在生活中,去找到不同的东西去对抗千篇一律的东西。”

  贾樟柯认为,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的背后,都需要高超的调度能力和洞察力。两者唯一的不同,就是商业电影要针对情节作出叙事的调整,故事的表述要有跟踪性,跟观众建立起契约。谈到这里,贾樟柯总结道:“不管是商业电影还是作者电影,都要保持电影性,也就是大银幕的思维方法。我们以前常说银幕电视剧化了,我看现在的电影变得iPad化了,特别平,连基本的调色和视觉结构都没有。”

  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时,贾樟柯还谈起了自己筹备了四年之久的商业片《在清朝》,他还强调道:“不是我终于有机会拍商业片了,是终于有了‘心情’,机会一直就很多。资方市场很精明的,他们知道谁才是会拍电影的人。”他还自爆,为了更贴近晚清的氛围,他特意用毛笔完成了该片的剧本。

  张猛透露自己也正着手做一个商业片,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拍一部商业作者电影,王小帅在一旁泼起了冷水:“不会有人让你这么做的。”